阅微读书室:悦读未必记

各位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左叔,欢迎来到“阅微读书室”。这几年,我常常会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你一年读这么多书,能记得住吗?

说实话,记不住。可能年轻的时候会好一些,现在几乎天天都在找眼镜、找钥匙、找手机。我挺别佩服那些博闻强记的人,但是我也觉得人类善忘未必就是一定是件坏事。正因为有遗忘,我们才不至于背负太多厚重的东西前行,我们才有空间和容量用以接纳更多新生的事物。

我甚至会觉得,抵抗遗忘这件事情是人类面临的终极挑战,也正是因为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才开始“搞事情”。为了怕忘记事情,开始结绳记事,彩绘岩画,又怕这些画被磨灭了开始石刻雕塑,又怕这些绳结别人看不明白、这些图案别人解不了,于是我们开始创造文字,开始传播文明。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才有了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为什么要做读书笔记。

除了怕忘了之外,其实阅读环境因素,也会催逼着我们把这件事做好。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都非常快,能够坐下来读点书的时间少之又少。读稍微厚的一点书,基本上要一周时间,极有可能会碰到前面读后面忘记的问题,而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从任何一个现实的场景之中跳入到书中想要表达的情境之中。记读书笔记的底层逻辑是为了解决一个质量和效率的问题。

那么怎么记笔记呢,我觉得就四个字:因书而异。一直以来,我总觉得我阅读其实就两类作品,一类叫知识补足型,一类叫审美陶冶型。第一种满满的干货,可以帮助我们完善个人知识体系的,第二种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闲书,读完之后没有什么直接的收获,但能够让我们有心灵上的满足感。

对于第一种,我觉得记得更多的是那些知识点。我们每个人人生经验和基础教育所积累下来的,会形成一个叫“知识体系”的东西,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是互相关联着的像是一张网。我们理解事物、接纳新知都在依靠这张网。你会发现,当一个概念和另一个概念相互能够解释,弄懂的东西会记得比较牢固一些,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做记录,要梳理,甚至有些朋友会做成思维导图的原因。

对于第二种,审美陶治型的作品,要记读书笔记的话,如果你是怀抱着一种求学的心态来做的话,你往往会发现根本就没有什么东西是值得记下来的。但是,如果你以让自己更好地走进一个作品的心态来做笔记的话,你会发现,你在读这些作品的时候,也会有很多东西需要及时记录下来。比如作家写作风格,细上的处理、描写的手法等等。当然更为重要的,我们是在那阅读那一刻的感受,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火花。

至于以什么样形式来做读书笔记,我觉得是因人异的。我是从纸笔年代来的,我也知道有一些年轻的朋友习惯用电子设备记录。我觉得不管是什么样的方式来做,适合自己的,让自己觉得舒服的,符合自己需求的,便于自己合理利用的,都是好的方法。解决天下的问题,多半是一把钥匙打开一把锁,所以要先知道自己遇到的是什么问题,才能想办法找到属于你的那把钥匙。

当然,每个人想要从一本书中获得什么的需求不太一样,如果你只想体验阅读所带来的愉悦感,做不做读书笔记并不太重要,这就是所谓的“悦读未必记”。如果你想在阅读中有更多的收益,进一步提升阅读的质量和效率,那么“阅读未笔记”就进入了一个“未完待续”的状态了,不断精进它有着非常广阔的空间。

最后,祝愿各位都能在此生遇上一两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有一两本记载了自己所思所想值得珍存的读书笔记。我是左叔,这里是“阅微读书室”,我们有缘再见!

阅微读书室:聊聊读书笔记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