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谈异地恋费纸,现在比较费电

- 文 / 左叔 都说谈异地恋,比较费电。以前没有网络的时候,就靠书信往来,有了电话之后,要经常煲电话粥的,一边充电一边打电话,一直要打到手机发烫才肯松手。 其实讲来讲去,也就是那么几句“轴话”,可是两个见不着面的人就是要这么腻着。后来有了 ...
- 文 / 左叔 都说谈异地恋,比较费电。以前没有网络的时候,就靠书信往来,有了电话之后,要经常煲电话粥的,一边充电一边打电话,一直要打到手机发烫才肯松手。 其实讲来讲去,也就是那么几句“轴话”,可是两个见不着面的人就是要这么腻着。后来有了 ...
- 文 / 左叔 钱钟书先生说,我们年轻的时候,总是把创作的冲动误以为是创作的才华;总是把对孤独的恐惧误以为是对爱情的向往。 我猜想钱先生说这句话,是为了提醒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不要盲目,然而这句话的背后,应该也有一些深义同样也是在提醒年轻人不 ...
文 / 左叔 人生实苦,众生不易。 “文青聚集”的豆瓣有一个小组,叫“体制内工作者茶话会”,看看里面的吐槽抱怨,很多人会打破“铁饭碗”朝九晚五、旱涝保收的刻板印象,多出一份源自同在“底层”的怜悯。 有篇“长文”令我印象深刻。几年前,一位女孩 ...
- 文 / 左叔 有点年纪之后,对于100%之类“绝对”的事情始终怀抱着某种戒心,一方面是觉得“纯粹”二字不易得,另一方面是经验告诉我们,所有的“表述”都含有一定的“水分”,而大部分的“水分”仅代表着某种美好的“期待”,那些希望达到的“目标 ...
- 自从有了“乘风破浪”这个概念之后,衍生出一系列诸如“披荆斩棘”等等新概念,催逼着“前浪”变“后浪”的话题与讨论。 一时间,“人生到时候什么做什么事情”变成了需要“革新”的旧观念,“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既励志、又鸡血,符合“天天向上 ...
- 文 / 左叔 & 读 / Frankness 这几年,我们对“鸡汤”越来越怀抱戒心,觉得大道理人人会讲,未必人人爱听。即便是听完之后,道理都懂了,可不还是照样过不好这一生。 可是,对于将自己的人生活成”鸡汤“的那些人,我们依然充 ...
从“来都来了”这句话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正确的选择,我们只不过是要努力奋斗,使当初的选择变得正确。—— 村上春树 《1Q84》 文 / 左叔 在网络上看到,有人专门搜集了中国人常拿出来劝人的四句话:“来都来了”“大过年的”“孩子还小”“人都死 ...
- 文 / 左叔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难平等,除了爱之外,即便是看似公平的买卖关系之中,也是供求矛盾。买方市场或者卖方市场,就是两者不均衡的集中体现。 当然,在现实生活当中,人与人之间关系难以平等最直观的感受,多半来自于一种叫“甲方”的生物。 ...
步入成年的可怕之处在于,我们会被迫意识到,绝对没有人在乎我们。我们必须亲自处理所有事情,弄明白整个世界是如何运作的。 —— 巴克曼 《焦虑的人》 文 / 左叔 很多事情的“底层逻辑”不太好找,有些“底层逻辑”即便在不经意间被窥见了,因为与我 ...
人们总是说,话语不会真正伤人,这让我感觉非常难受。人们总是在了解你之前就给下了判断,但这甚至也可能不是他们的错,或许只是大家的成长方式不一样。——《呼朋引伴》 文 / 左叔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三春寒”。言语伤害,虽不见血肉,但同样也 ...
文 / 左叔 不久前,和女儿讨论假期创意手工作业。商量着要怎么弄的时候,她突然来了一句,随便弄弄应付一下就好了,弄得太花哨了,放在一堆作业里挺扎眼的。虽然从小到大,我常常惊讶于她过于成人化的表达,但这一次我还是被“惊着”了。 她其实是极喜欢 ...
文 / 左叔 “师太”亦舒在《忽而今夏》中如是写道:何必向不值得的人证明什么,生活得更好,乃是为你自己。 这句话道理大家都懂,可是现实中具体落实起来就有难度了。人常常会分辨不清“证明什么”和“为了自己”之间的界限,误将“证明什么”当作“为了 ...
- 文 / 左叔 怎样的人生,才能算得上没有白白来到人间走一趟呢?这个问题理论上应该没有标准答案。 这个世界的丰富精彩,正是在于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不同活法”;在于“是非”问题面前,还有辽阔的“中间地带”,还有各式各样不同的可能性;在于对 ...
成长,就是最终你会发现世界上什么人都有。当你有能力面对他们,拥有制怒的能力,不再妄想改变谁,那将会是自己的新生。管好自己,但行好事,不渡他人。 —— 傅首尔 文 / 左叔 以前我不觉得,现在怕是要扭转观念了。 有些情感体验上的事情,有些舞台 ...
- 文 / 左叔 & 读 / Frankness 爱情的收获,不仅仅有两情相悦,满心欢喜,还有洞悉人性、了解自己。一段关系,本质上也是一面镜子,不仅会让我们看清对方,会帮助我们看清自己那些在其他关系中隐匿得比较深的一面。 不经历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