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岁月之书的人不会承认自己读过它

预知未来的人不会奢谈未来,读过岁月之书的人不会承认自己读过它。 —— 特德·姜 《降临》 这几年,“避雷针”算是越来越灵敏了,一眼便看清楚了,那些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过于刻意的愣神,过于迟疑的反应,过于体己的亲热,过于真诚的客套……不过外在 ...
预知未来的人不会奢谈未来,读过岁月之书的人不会承认自己读过它。 —— 特德·姜 《降临》 这几年,“避雷针”算是越来越灵敏了,一眼便看清楚了,那些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过于刻意的愣神,过于迟疑的反应,过于体己的亲热,过于真诚的客套……不过外在 ...
每个人都想在生活中有捷径,我的指南很简单。你想要减肥?别吃。你想要挣钱?拼命工作。你想要幸福?找到你喜欢的人就别放他走。——《Friends with Benefits》 文 / 左叔 最近压力有点大,免不了会在下午茶时间段“瞎琢磨”。一边 ...
文 / 左叔 接触到“人间清醒”这个字句,还是因为“饭圈文化”。 有一段时间,经常看到有粉丝将自己喜欢的偶像艺人,一系列不矫情、不造作、敢说敢怼的行径称赞为“人间清醒”,尤其是那些对一时流量冲顶的“狗屎运”,怀抱着警惕心的“小鲜肉”,还有是 ...
文 / 左叔 人难免会碰上事与愿违,可是摊上了还是要面对的。我特别能够理解这种处境,因为我自己也曾多次经历过。 辛辛苦苦忙活大半年,临到终了的时候,才突然发现自己光顾着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了,不曾想被一直都抬头看天的给抢了功。虽然就苍蝇头大一点 ...
一个人如果没有许许多多工作需要完成,就无法彻底享受懒散度日的乐趣。而一个人无事可做的时候,无所事事也失去了它原有的乐趣。于是浪费时间仅仅变成了一项任务,还是最劳心费神的任务。懒散度日的感觉就像吻一样,只有偷来的才甜美。 —— 杰罗姆·K·杰 ...
文 / 左叔 在我自己身上,或者在与我有类似经验的人身上,我总能看到这个话题在拉扯着一个人内心里的平衡。从曾经的位置上走下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里,重新找自己的人生重心和支撑点,这个过程确实蛮难的。 常常听人跟我讲,现在如何如何,当年如何如何 ...
文 / 左叔 虽然这是一个西方的节日,但如今已经融入进我们的生活。不管你是想免俗,还是想随大流,都在被某种力量控制着,不是被推着往前走,就是想刻意地与它背道而驰。 商业利益驱使与宣传渠道引流的合谋,让浓浓的“爱意”最终都落脚在“消费主义”的 ...
出门在外,不论别人给你热脸还是冷脸,都没关系。外面的世界,尊重的是背景、而非人本身。朋友之间,不论热脸还是冷脸,也都没关系。真正的交情,交得是内心、而非脸色。不必过于在意人与人之间一些表面的情绪。挚交之人不需要、泛交之人用不着。“情绪”这东 ...
文 / 左叔 我一直觉得年轻时,那种傻傻的较真劲,是一件挺可爱的状态,但也是一种极难持久的状态,因为人总归会成长嘛。 成长是渐进式的,会突然意识到自已跟周遭的人有那么一点点不同,进而会引发自省;即便没有自省,一再地“执迷不悔”下去,社会舆论 ...
成为自己生活的旁观者,可以避免生活中的很多烦恼。—— 奥斯卡·王尔德 文 / 左叔 很多眼前看起来大得不能负荷的事情,一旦拉长到漫漫一生的跨度来重新审视,瞬间就会变成微不足道的小烦恼。 同理,如果生活里常常被一些不请自来的小烦恼困住,拉长到 ...
文 / 左叔 上午参加了一个新媒体行业会议,然后被安排“分享点什么”。其实没有什么好分享的,从2G时代过来,在新媒体这个赛道上,自己还是一枚“小白”,最后只能选择讲一些不咸不淡的“场面话”,感谢什么什么的、期待什么什么的、祝福什么什么的。 ...
文 / 左叔 一两年前,读过池莉的《大树小虫》后,一直记得书中的一个“隐喻”:一只甲虫爬过一截树枝,但它无法意识到自己行进过的轨迹,其实是弯曲的。 池莉的这部长篇小说,其实挺有“实验性”的。一方面是在文本上截取每个人物自己的时间进程和人物视 ...
文 / 左叔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不痛快,外界因素多半只是引子,真正令自己觉得不自在的,还是内在的自我调适一时无法反应。 在一个公共自助就餐的场所,遇到了过去位阶比自己还低的旧同僚,对方不但没有主动和自己打招呼,转而去跟坐在自己身边的一位女领导 ...
文 / 左叔 “七夕”快到了,受邀去分享一些关于“爱情”相关的书。之前受防控的影响,很多阅读活动都扎堆在了最近一周。 为了做准备,我翻了翻这几年我读过的作品。翻来翻去,单纯描摩“爱情”的并不多,反而是写婚姻家庭的比较多。是不是因为我年纪到了 ...
都到岁数了,心里不是没有。只是像一片薄薄的云,飘过来,飘过去,下不成雨。 —— 汪曾祺 文 / 左叔 近来,关于“暑假还能不能出去转转”的讨论渐渐偃旗息鼓了,随之而来“好几年都没有出过远门”的抱怨渐渐多了起来。 半开玩笑地说了一句,也是一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