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口舌是非之困,需要内省的力量

人们总是说,话语不会真正伤人,这让我感觉非常难受。人们总是在了解你之前就给下了判断,但这甚至也可能不是他们的错,或许只是大家的成长方式不一样。
——《呼朋引伴》

文 / 左叔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三春寒”。言语伤害,虽不见血肉,但同样也是伤害。如何化解,需要内省的力量。

作为社会动物,又身处在中国这样的人情社会里面,或者更为不幸地与我相似,生活在某座十八线小城,周遭是“三姨娘六舅母”的关系网。人,终究难逃“口舌是非”之困。

“口舌是非”之困,说到底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该如何面对自己的“社会评价”问题。客观冷静地面对它,是我们每个人必修的功课。

评价既然有正面的,自然就会有负面的。如果一个人只能听得见“正面评价”一味地吹捧,往往就会在其后的路径上埋伏下危机。不是自满骄傲、止步不前的危机,就是上当受骗、被人洗脑的危机。淡然处之,适时自省,或许可破解。

“恶言一声”自然是负面评价,初初碰上时,多半会恼羞成怒、缺失思考、口不择言地怼回去。因为没有预案,不够周全,所以最终能够得到的效果多半是极差的。

面对负面评价,第一步是先冷静下来。在情绪激动的状态里,人是失智的,有些行为失当恰好坐实了负面评价,送给对方第一手的好证据。想明白因何而起,为何而说,透过说坏话的现象,或许能看到潜藏着的动机,比如竞争,比如敌视等等。

其次要思考的问题,这负面评价是谁给的。同样一句话,掌握“生杀予夺”与路人“阿猫阿狗”自然是不一样的份量。“深爱你的人”与“不相干的人”的负面评价,关切紧密度同样也是不一样的。有些话是要听进去的,有些话只要随它去就好了。

再次,得看一看负面评价的“量”。既要防着它由“量”变到“质”变,演变成“众口烁金”,同时也得看看那些“高频”出现的负面评价是不是确实事出有因。“社会评价”说到底就是我们维系人际关系的“校正器”。正向的是激励,负向的是诫勉,需要我们“兼听则明”,同样也要努力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人无完人,金无赤足。因为某些事情未处理周全,而遭到恶语相向,想一想、忍一忍、笑一笑便过了。不可能求得全部人都满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尽力了,但仍然无法左右的,就随他去吧。

更有一些事情想要办成,必定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过程同样也是是非曲直难论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日久见人心”,交给时间去评判。

美美与共,和而不同。世界精彩,正在于差异的共融。我们不可能,当然也不可以,让所有人都有一样的想法,一样的评价。

一个人怎么说或许“嘴上有个把门的”,但他内心里真实的想法其实是极难掌握的。我总觉得能说出来的“恶言”,至少还是“摆在明面”,而那些“憋着不讲的坏”,明知有错不点破,还笃悠悠地等着看笑话,那才是真正的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