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另一面,需要拥抱孤独
文 / 左叔 与欧美相比,中国的人情社会氛围更重一些,这大概与我们的农耕传统相关。 他们过往的城邦历史或者游牧文化都是动荡的,人与人之间的聚散分离是极为寻常的,再加上后来“新大陆”的移民潮,所以在社会心理层面基本上就是“无根”的。 我们不行 ...
文 / 左叔 与欧美相比,中国的人情社会氛围更重一些,这大概与我们的农耕传统相关。 他们过往的城邦历史或者游牧文化都是动荡的,人与人之间的聚散分离是极为寻常的,再加上后来“新大陆”的移民潮,所以在社会心理层面基本上就是“无根”的。 我们不行 ...
文图 / 左叔 此生,我只去新疆两次,而且去了两次都只在乌鲁木齐周边转了转。原因很简单,新疆太大了,光是从一处坐车到邻近的另一处便已经耗尽了过半的时间,余下来的只能是走马观花式的匆匆。 无法深入,所有的感触都是浮光掠影式的。 比如,在登顶天 ...
傍晚出门,东山上挂着硕大的明月,皎洁无畏。哪本书里这么说过:我们一生中看见满月的机会,出乎意料地廖廖无几。京都却全然不是如此。 文图 / 左叔 一直读到极后面,我才意识到这本书的书名不是“自在京都”,而是《自 在京都》。就像很多年之后,我才 ...
文 / 左叔 昨天,在《给予一个人最好的评价,是“如沐春风”四个字》中,我有提到,“略有些才华的人”似乎都不太容易“亲近”。 因为他们相对而言,是比较容易陷落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的,若没有“同频共振”的契机,很难走进他们像一座“离岛”般的内 ...
文图 / 左叔 我的人生里,有一段不太愉快的成长经历。直到最近十来年,我终有勇气开始面对它。 我的学生时代,有一位极要好的朋友死于一场交通事故,而我身在事故现场。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被那个画面控制着不能自持。眼看着一个白衣少年倒在殷红的血 ...
文 / 左叔 大概五年前,我搬到西郊来住。其间,换了份工作,日子忽然就变得清简起来。熟悉以往工作节奏的朋友曾经调侃我,往后日子,你大概不会觉得寂寞吧?!我愣了一下,随即便笑了。 这五年,打发时间的方式确实蛮单一的。读读书,听听音乐,刷刷剧或 ...
[hermit auto="0" loop="0" unexpand="0" fullheight="0"]netease_songs#:29436904[/hermit] 文图 / 左叔 一般人如我,对于终南山的了解,仅限于《南山南》这首 ...
文 / 左叔 最近在读关于人类基因组的书,越读越觉得脊背发凉。 这本书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作品,最近才译成中文,那个时候人类基因组工程启动时日不长,对于基因组的认知和了解尚且有限,但即便如此,其中的一些内容还是足以撼动我们以往的认知,从而 ...
文图 / 左叔 确切地说,《一个人就一个人》是我自己第一本从头至尾读完的刘同的书。对他此前作品的了解,都是“二手”的印象。 比如在一些阅读活动里,会有年轻一些读者朋友站起来讲阅读他作品的感受;比如微博中一些转载“语录”的账号里,读到他此前作 ...
文图 / 左叔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阅读是一件孤独的事情。它的第一层孤独,是因为它必定是需要一个人凝聚心神去完成的,需要你关闭与周遭世界的链接,不受当下环境的骚扰,将自己封闭起来,只与写作者的灵魂对话,需要心力去体察、去感受、才能有所收获;第 ...
- 人是社会动物,需要在与人的交集之中找到自己、认知自己。虽然我们常常能够感受到孤独,但我们身边其实一直都是人来人往的状态。 你会看见不同人群的聚聚散散,正在应验那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混迹在人群里面或者某个小团体里面,会有令人定心的安 ...
文 / 左叔 以前,我偶尔有事去消费投诉点,都会遇到一位老太太。 听说她常常是揣着鸡毛蒜皮的小事来投诉,上班时间就到一直耗到下班时间才走,事情常常不出三样:小菜场买条鱼剖好了回去发现缺斤少两;化妆品专柜买回去的口红色号与试妆的时候不一样;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