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以怎样的方式与这世界和解?


[hermit auto="0" loop="0" unexpand="0" fullheight="0"]netease_songs#:29436904[/hermit]

文图 / 左叔

一般人如我,对于终南山的了解,仅限于《南山南》这首歌当中浮光掠影般的一个意象,美好幽远的美感在旋律之中沉浮,离着现实生活特别远。如果只看歌词,最远只能想到那句“幽然见南山”古诗,并不能理解那三个字与我们当下的现实生活会产生怎样的联结。

后来,我读了姑苏女子青山的《孤独是一场修行》。她在讲述自己终南山隐居岁月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提及了终南山的“空谷幽兰”们,于是长久以来,我一直以为仅存于古诗词意境里的遁世群体在我脑海里了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他们因何选择远离人群面对孤独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谜。

读完那一本,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再次读到终南山的书,便觉得人生的际遇安排也是极为奇妙的。其实冬子的这本《借山而居》早在四月份便入手了,但一直搁置在书架上迟迟没有开卷。一方面是因为新入职后还有一段适应期,另一方面是因为碍于各种情面还有一些推托不掉的读后感要写。

写书评这件事相较于写影评、乐评周期明显要长出许多,严格说起来也是一件特别耗时间精力成本的事情。以前读完一本书之后,写几笔自己读书的感受,完全属于兴致所至,觉得在阅读之中收获到的感受如果不记述下来,也许有一天会被自己淡忘掉,会有一种本能的使命感在。

那个时候写读后感,常常是有话多说、无话少说,不会觉得有压力,遇到读不下去的书可以直接忽略,遇到写得特别好的也可以不惜任何的溢美之辞。可是这件事情走到今时今日的地步,有时候人情压力大于过了阅读乐趣,有时候会觉得既然已经破卷了无论如何还要坚持到底,于是写下阅读感受的乐趣似乎也少了许多。

不能否认在这个过程之中,我因为坚持和不舍,的确也有成长和进步,也有积累和收获,但过程之中我同样也经历了内心的煎熬,如何在写与不写,读与不读之间找到取舍的标准,与这个人情社会保持良性的互动的同时如何耿直地做自己,如何与这个不遂自己心愿的世界达成各解,获得某种妥协。

读完冬子的这本《借山而居》,我的思路和视野有获得某种拓展,从我眼下的现实问题上升到了也许每个人都会面对的问题。人作为一个拥有强大主观能动性的生物,的确通过自己的能力达到了改造这个物质世界的成果,然而,这世间终究还是有一些不为我们所动的人事物,总有一些不适我们成长、不遂我们心愿的地方,我们如何与之泰然相处,获得某种平衡。

在那些不遂心愿处,人作两极分化,有人就如冬子所言彻底世俗化了,生活的重心是围绕着世俗化的标准而运转的,而另一部分人则因为内心的秉持而显得与其所处的环境格格不入,为了让自己获得平衡,他们决定抛弃当下去与自己相称的环境。

我无法评价哪一种更好,我只想说说我自己。最近因为某些工作安排,我每天都必需在人间烟火味最为浓烈的菜场出没,原先只是每天固定的某个时段,最近变成了整天的工作时段。在大段困在某处又无具体的事情可做的时空里,我选择了阅读,而冬子的这一本《借山而居》我便是在超长时段的工作间隙里读完的。

我无法界定自己属于哪一种,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冬子说,成熟的分水岭是对于自己不熟悉、不了解、不认同的陌生领域拥有包容和体谅之心。我基本上是认同这样的观点的,当然我也有我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年轻的时候,我总是处在万全准备的状态之中,想要抓住眼前的每一个机会,而现如今的我则更期待自己的内心富足与丰满,而机会只是我与身处这个世界达成了某种妥协与和解。亲爱的你,又是以怎样的方式与这个世界达成和解的呢?

冬子,原名张二冬,画家,诗人。1987年生,2009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居西安。2014年,花4000元租下一处终南山的老宅,使用期20年,又花了几千元将老宅改造成民居,一万元实现“诗意栖居”。山居所需的水是自己担的,食材自己下山买。自己蒸馒头,种菜,养鹅,挖地基、铺地……乐在其中。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年: 2015-12-1
页数: 310
定价: 39.8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11357618
简介:
《借山而居》是80后诗人冬子的首部散文集,共收录其在终南山上创作的精华作品80多篇。内容始终围绕他在终南山的所发生的趣事,“有叫做凤霞的鸡”、“有叫做幼婷的鹅”、“有叫做郑佳的狗”,“有自己的小菜园”,“有自己的诗歌与画的王国”。除此之外,还有他在山上,对生活的反思和感悟,对爱情与亲情的见解,对隐居这一选择的全面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