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去二三事,这夜从闲坐片刻开始

文图 / 左叔

夏天,傍晚五点半下班,7km不到点的路,因为要穿过整个老城区,到家停好车子,总归是要过了六点的。

一早出门,但凡赶在七点半前,基本上一刻钟多点,这点路就能走完。

因为这几年戒了晚餐,若是赶上晴天,停好车子后,便会直接出去走走。住处的西边有一处亲水的河湾,走上一圈3km不到点,晃晃悠悠也就半个小时左右。

若是碰上绝美的暮色天光,或是成片的晚霞火烧云,还要三不五时地停下来拍一拍。

即便没有什么运动量,一圈晃荡下来,仍旧会微微出汗。早上穿出门的衣衫,实际的功用仅限往返途中,若没有出门去开会办事,或午休时间与朋友们约咖啡,可能前前后后上身也就两三个小时。

傍晚走上这么一圈,也不枉日日洗晒、夜夜收纳,还要琢磨搭配它们了。

回到家中,也不会立即换下早上出门的衣衫,要趁着还没有黑透的天光,赶紧去巡一遍园子。这几年,为花花草草所累,基本上是不能常出门的状态。春秋两季,走个两三天尚可。夏天,一天也脱不了人。

入夏,蒸发量极大,气温又极高。一日不浇,就会干透,植物会死;浇多了,或者时机没有掌握好,不通风,闷了根,同样也会死。

对于多数的植物来说,渡夏是个劫;对于“植物人”来说,同样也是。

入夏浇水要避开高温时段,宜早晚。于是,起早贪黑是常态,蚊虫叮咬也是常态,这大概也是天再热,依然一身长衣长裤的原因。一来省得衣服换来换去,二来沾了汗身的衣服,不随手洗掉,又忍不了。

地栽的植物,多半是木本的,比较能抗得住。入伏,不下雨,勉强可以一日一浇,基本上都安排在早上。

阳台上的那些盆栽,就要根据掂盆感受到的轻重,以及植物的外在状态,来决定是不是给点水了。需水大户,主要就是叶子多、蒸发量大的蓝雪花、绣球之类的植物。

夜间温度如果也高,再加上低气压时,连带着通风不好,阳台上的植物除非已经表现出来萎蔫的状态,其余的都是不敢轻易给水的。

忍到天亮,太阳升起来后,植物开始光合作用,有蒸腾、有消耗,水哪怕多一些也不太可能会涝到。

将大几十盆植物,全部伺候完,天就也就完全黑透了。拖完地、收拾一下,再坐定了,喝口水,等汗出透了,再去开空调、冲澡、洗晒衣服。

尔后在八点左右,坐定在书桌前,打开每日大包背来背去,尚未读完的书。

从此刻起,才算是将心神凝聚归结在了一处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