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左叔
好像没有办法避开“好为人师”的那个阶段,我有一阵子特别喜欢看到别人在自己关注中成长,看到别人的改变,看到别人由原本“不想动”的状态,展现出积极、向上、阳光的那一面。
直到某一次,我忽然就有了警醒的意识,发现自己有时候给别人的一些“指正”,其实也是一种“耽误”。先不说“一家之言”有多少价值,更何况现实中的很多事情、很多波折是需要每个人自己去领略、去悟透的。外人再如何讲一百遍,不如自己亲自“摔一遍”,来得管用。
经历了那一次后,我学着“收敛”了很多。开始提醒自己要懂得用拒绝参与的方式,来避免让自己处于“憋着不讲”的境地。“不点破”,有时候既是很好地“周全”了别人的面子,有时候也是避免将自己放在“招人烦”的“人设”上面。
我猜想,这也是很多“大师”最终都是表面上“慈面善目”,内心里“万马奔腾”的原因。因为成天“逼逼叨叨”的,可能没有舞台让他们“登峰造极”,反倒是“笑而不语”会做人的,最终成了“一统江湖”的高手。
做到这一点,不容易,还是得靠“修行”,还是要交给时间去“成长”。现阶段,我略有心得收获,有时候也会“不忍拆穿”,更多的时候,我会将它写下来,算是给自己一个释放的“管道”。
作家三毛曾经说,给自己时间,不要焦急,一步一步来,一日一日过,请相信生命的韧性是惊人的,跟自己向上的心去合作,不要放弃对自己的爱护。将成长交给时间,这一点我们都知道,但不要放弃对自己的爱护,具体要爱护些什么呢?
我始终觉得,还是先爱惜自己的羽毛吧。有些违心的话、违心的事,如果能不做就尽量不要做了,做多了自己也会被拉扯撕裂成自己并不希望的样子。另外,互联网也是有记忆的,不知道哪一天会有被人“刨坟”出来的尴尬。
还有,就是要爱惜自己遇到不认同的事情时,内心里连“曲线求全”都不愿意的“少年心”吧。我总觉得,人的衰老是从面目模糊开始的,先是眼睛失掉了“锐利”,很多事情开始“见惯不怪”,再来就是嘴巴贴上“封条”,“不平则鸣”变成了“拇指点赞”。
如果一个人,除了让别人说一个“好”,再也讲不出其他,不知道算不算是一种悲哀。
最后,所有这些“修行”,都有一个大的前提,那就是不必懂得“委婉拒绝”的技巧,只求一个拒绝参与的结果就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