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左叔
现在想来,年轻的时候情商也是极低的,常常没有设身处地的同理心。如若在生活中,捉牢了他人编造出来的假象,总有当面戳破的执念,仿佛猫儿闻到了鱼腥,抓耳挠腮地想要“搞事情”。
有时候,一句话问下去了,对方眼神开始在闪躲、言语开始在支吾的时候,内心会油然而生一种莫名的快感。遇上对方答非所问的状况,那种“求胜心”、“见底欲”还要更盛一些,会完全不顾对方是否尴尬去一再地追问。
后来,在《乘风破浪的姐姐》衍生的人物访谈类节目《定义》看到采访者易立竞面色平和地一再追问着某几位“姐姐”刻意去掩饰的内容时,我就暗暗地猜想,在她平静的面孔下面是否也隐藏着已经升腾起波澜的“求胜心”。
当年,我咄咄逼人的气势应该与她差不多,但换作是如今的我,应该做不出这样的事情。不过,这里还是要跟当年的采访对象、谈话对象、工作对象、相亲对象以及各种曾经被我逼到一个角落里,开始考虑要不要面对事实讲出真相的人,说一声“对不起”。
在读到木心这一句“答非所问,其实已经答了”之前,我还接触到一个“网生词”叫“人艰不拆”。有几年,这一类词汇层出不穷,将一个长句子“凝炼”成“生拼硬凑”的四个字。这四个字的意思是:人生已经过于艰难,就不要轻易拆穿它吧。
这句话讲出来的感觉,特别像是一个请求,求宽恕,求放过。不过,在年轻的时候,我不太懂。那个时候,我总觉得人生就是要认真地过啊,不应该活得不明不白。“难得糊涂”,是要我们难得有一两次的糊涂。
还是太年轻了,不知人间甘苦需要自我安慰,更不知生而为人诸多不值,等到我有所体会的时候,才知道那些讲给自己听或者说给别人听的“谎言”,更多的成分是一种“自我安慰”和“自我和解”。“难得糊涂”,变成了一种境界,一种不去较真,在混沌之中保持“清者自清”的“独善”。
最近,也在密集地问别人问题,也常常碰到别人给出一些“闪躲”的答案,想要去“追问”的“见底欲”与十年前相比淡了不少。情商应该是没有涨,倒是处理一些事情的策略变得更圆融了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