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非所问,其实已经答了

文 / 左叔 现在想来,年轻的时候情商也是极低的,常常没有设身处地的同理心。如若在生活中,捉牢了他人编造出来的假象,总有当面戳破的执念,仿佛猫儿闻到了鱼腥,抓耳挠腮地想要“搞事情”。 有时候,一句话问下去了,对方眼神开始在闪躲、言语开始在支 ...
文 / 左叔 现在想来,年轻的时候情商也是极低的,常常没有设身处地的同理心。如若在生活中,捉牢了他人编造出来的假象,总有当面戳破的执念,仿佛猫儿闻到了鱼腥,抓耳挠腮地想要“搞事情”。 有时候,一句话问下去了,对方眼神开始在闪躲、言语开始在支 ...
觉得不好意思说出来的话也要说出来、写出来。在重要的事情上,不能没有无视周围一切的勇气。 —— 松浦弥太郎 文图 / 左叔 一到年底,就是见证各路高手“玩杂耍”“走钢索”“搞平衡”的时刻了。 年初,给大家摊派各种活是一件极难的事情,到了年底等 ...
关心但不介入,理解未必苟同,值得珍惜的情感都是建立在“教养”之上的。 —— 秋微 文 / 左叔 女生之间的友谊,在真汉子的眼里,总有一些说清楚道不明白的地方。认识“凑在一起”的三个女生,原本以为因为某个协作项目而有了人生交际,彼此个性极其不 ...
文 / 左叔 朋友圈三天可见,但记录都还在。跨年夜,临睡前翻看了一遍。往事历历在目,千言万语一时间不知从何处讲起。 春花落尽匆匆,那些举着相机或者手机逆着光的时刻;咖啡氤氲香气,那些小坐片刻闲暇的时光;别处流连市集,杂货物什上沾染着精致新奇 ...
文 / 左叔 人一旦有了念想,就容易被人捉住把柄,拿捏得死死的;反而是那些无欲无求的人,让别人不知道怎么下手。这事情,但凡当过几天头头脑脑的人都会有所体会。 人来上班,不是为求财糊口,就是为自我实现,如果这两件事情,一个下属都没啥想法,至多 ...
文 / 左叔 年底了,线下阅读分享活动密集,免不了要听到一些“溢美之辞”。面对“场面话”,内心里其实是有一丝惶恐的。表面上再如何的言语流畅、再如何的辞藻优美,其实是掩盖不了“原地踏步”的尴尬。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没有这“原地踏步”式的积累,想 ...
文 / 左叔 一连好几天,都在探讨人与环境彼此适应的问题。我们在成长中被什么左右着,我们又在成长的过程之中坚持着什么,等等。这些话题探讨多了,人就会有点“轴”,陷在某个“死结”里面。 对此,我已经有所意识了,但总觉得还有一些事理没有想明白, ...
语言很多时候是假的,一起经历过的事情才是真的。 —— 柴静 《看见》 文 / 左叔 天一热,人的精力消耗得特别快。起床后一小时,收拾完屋子,莳弄完花草,感觉整个人就已经进入了“一格电”的状态,再想多做点什么,彻底提不起劲来。 再加上这两日, ...
情商是我们一直拿出来讨论,但讨论了好久也没有一个结论的话题。 我们常常会提到谁谁谁情商高,谁谁谁会做人,可是细细想一想这情商高、会做人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是怎样的本质内因决定了这样的外在表现?而那些在我们眼里情商好像有点问题的人,到底又是因为 ...
文 / 左叔 在友情里,先是掏心剖肺,然后被背后捅刀子,吃了闷亏的事情,多半人应该都曾有过吧。有些确确实实是误会,是无心之过,但绝大部分是别有用心的拉踩。那一刻,露出真面目来,确实蛮容易令人失望的。 经历过类似的事情之后,与人交往皆是泛泛的 ...
旅行的意义就在于,它允许我错误地理解生活,在这种生活里,我们都是毋需承担的过客,是心情轻松的旁观者,是满心期待的异乡人。—— 陶立夏 文 / 左叔 人到了某个年纪后,便不再“许愿”。或许是因为知道“事与愿违”是人生的常态,亦或者是因为知道不 ...
文 / 左叔 偶然间刷短视频刷到了《脱口秀大会》的节目片断,被一个叫赵晓卉的女选手的离场感言给打动了。没有节目嘉宾推崇的“高级”,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就是自然而然的生活中的事情,有了一些环境上的落差而产生的笑点,可是就是莫名的容易让人有代入 ...
文 / 左叔 世上永远只有三支股票在“暴涨”:别人买的,刚割肉的,想买却因为种种原因没买成的。总结一下“暴涨”的关键因素,找到原因了吗?那就是你是个“绝金”的命,“暴涨”跟你没有半毛钱关系。 最近股市震荡得厉害,理财小白不大有胆子跟进,其实 ...
文 / 左叔 相信每个人都是被人误会的经历,明明自己只是下意识地讲了一句再平常不过的话,居然也会被人曲解成其他意思,再经过“以讹传讹”的发酵,最终就成了自己摆脱不了的困扰,被误会吞噬的感觉非常不好。 这一类困扰,与那些“无中生有”的造谣又有 ...
世上的人大半不会用自己的脑袋思考,而且越是不思考的人,越不愿倾听别人说话。 —— 村上春树 《1Q84》 文 / 左叔 新媒体的“流量密码”,大概就是“对骂”和“被骂”吧。颇有争议的那一篇,后台一直收到颇具攻击性的言论,而那一篇的点阅量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