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相加是没错,但多少还是会有些不妥

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时间。 —— 达尔文 文 / 左叔 即便是临时被叫去参加会议,一般还是会有一些“提前量”。长则半小时,短则一刻钟。 这些“碎片化”的时间,如果不想用在“跟人点头打哈哈”上,一般我都会借机翻一两页书,抄 ...
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时间。 —— 达尔文 文 / 左叔 即便是临时被叫去参加会议,一般还是会有一些“提前量”。长则半小时,短则一刻钟。 这些“碎片化”的时间,如果不想用在“跟人点头打哈哈”上,一般我都会借机翻一两页书,抄 ...
不要停下,即便你不认识路。为你指明路的,不是停止,而是前行。 —— 阿多尼斯 《门后的童年》 文 / 左叔 在高温炙烤了一个多月后,冷空气带来了雨水和降温。昨天下午,朋友圈里一片“七彩祥云”的打卡照,颇有一种“翻身把歌唱”的释放感。然而,日 ...
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 —— 马克·吐温 文 / 左叔 最近重读余秋雨先生再版的《中国戏剧史》,有一种恍然如新的感觉。读书时,这本书曾作为推荐书目被“强制”要求读过,可能大概就是因为 ...
步入成年的可怕之处在于,我们会被迫意识到,绝对没有人在乎我们。我们必须亲自处理所有事情,弄明白整个世界是如何运作的。 —— 巴克曼 《焦虑的人》 文 / 左叔 很多事情的“底层逻辑”不太好找,有些“底层逻辑”即便在不经意间被窥见了,因为与我 ...
为了保持自我肯定,我们至少需要从一个人身上获得亲近的、鲜活的、可见可感的、近在咫尺的爱。 —— 茨威格 文 / 左叔 身为社会动物,我们无可避免地生活在五花八门的社会关系网之中,凭借着某种本能一直在周遭人群中寻找“参照物”,再依照得到的“反 ...
把注意力放在体验感而非结果上,人是真的会慢慢慢慢松弛下来。不要觉得没到终点就一无所得,这一路上你遇到的人、吹过的风、看过的日落和喝过的酒,都会变成你区别于旁人的独一无二的收藏。 —— 友野信 文 / 左叔 光讲“体验感”会显得有些“玄乎”, ...
离得越远,看得反而越清楚。有些人在你生命里已经没有重量,你不肯原谅的,其实不是对方,而是自己。 —— 林一峰 文 / 左叔 在你生命中真正没有重量的,往往就是那些完全不放在心上的人,而三五不时还闯心房里来,偶尔想起来还会耿耿于怀的那些,还不 ...
什么是成熟?喜欢的东西依旧喜欢,但可以不拥有;害怕的东西依旧害怕,但可以去面对。 —— 张德芬 文 / 左叔 关于“喜欢的但却不必拥有”这件事情,很多人是在处理感情问题时学会了“自洽”的。毕竟那是两个人“双向奔赴”的事情,如果换成一个人追一 ...
理解自身的阴暗,是对付他人阴暗一面的最好方法。 —— 荣格 文 / 左叔 如果不是刚好考到某个分数线,不是因为刚好有个学习的机会,有不少人接触心理学不是因为兴趣,也不是因为糊口,而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当年,我动念想要去读心理咨询师,初衷大 ...
当你偶尔发现语言变得无力时,不妨安静下来,让沉默替你发声。 —— 里则林 文 / 左叔 很多技能就是这样子的,都在遵循一个“用进废退”的定律。 如果是日日操练的那种,就可以随时随地“拉得出、打得响”;若是保持着那种“三日打鱼,两日晒网”的频 ...
幸福就像一只蝴蝶,当你追逐它时,它是难以到手的。但是,当你安静地坐下时,它却可能降落到你身上。 —— 纳撒尼尔·霍桑 文 / 左叔 最近,忽然很害怕和一些中年朋友聊心事,尤其是在眼下不是那么“顺风顺水”的时候,听到他们被逼着要改变人生的轨迹 ...
文 / 左叔 导演李玉的电影,一直以来都是有种“亚热带草莽气息”的审美倾向。万物被雨水淋湿后,浓稠的色调、疯长的植物、暗哑的物件、凌乱的空间、迟滞的空气、窘迫的困境…… 所有的一切都是非常鲜明、浓烈、极致,从《观音山》到《断·桥》似乎都是如 ...
感受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反抗、自己的自由,而且多多益善,这就是生活,最大限度的生活。 —— 加缪 《西西弗斯神话》 文 / 左叔 人的个性之中,都有自己迈不过去的那个“命门”。有些有觉醒意识的人,会非常明确地知道这个“命门”在哪里,甚至会一次 ...
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独立思考者,另一种是想当然的附和者。前者为精英,后者为“大众人”,区别不在于禀赋,而在于对人生和周遭事物的态度。 —— 熊培云 文 / 左叔 都知道人要独立思考,才能保持住所谓的“定力”,但在现如今的传播环境里,能 ...
心平气和的原因是不对他人抱有更高期待,不强迫改变他人,不能自认为是为了对方好。包括父母、朋友和爱的人。 —— 丁丁张 文 / 左叔 以前总认为,有些人做朋友“有点意思”,做同事“差了点意思”,若是硬要凑在一起完成一个项目,心里就要开始犯嘀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