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左叔
说实话写公众号至今,我从来就没把10W+当作目标,并不是我觉得"这样很浅薄",而是觉得在现如今的条件之下,无论是在能力上,还是在心态上,我都还没有准备好。换句更直白的话:10W+,我不配拥有。
流量嗜血、盛名难负,万一10W+落在我的脑袋上,我要拿什么来顶呢?哈哈哈哈,想想都觉得焦虑。
当个无声树洞,做回人间透明,在小天地里发发牢骚,与熟识的人扯扯咸淡,其实也挺好的。至少不必承担超出自己能力负荷之外的责任,也不必为下一个10W+的选题在哪里而想破了头。
说实话,任何写作第一步所要建立的就是“对象性”,一旦“对象性”明确了,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比如遣词造句的雅俗程度,所举例子的贴近要求等等,都会因为所面对的“对象”不同而些微的差别,而一个人文笔的高明之处就体现在这些差别之上。
绝大部分的写作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即便是学校里写个作文、报刊上投个稿、拟个领导讲话稿也是一样,明确阅卷老师、媒体读者、台下观众是写作所需要面对的“对象”,也是解决了该讲怎样的话,讲到什么样的程度,说到哪一阶的层次水平等一系列问题。
我觉得好的“作品”,必定是既能够引起广泛共情,又具有传播能量,同时还能有一定社会价值。这三者之间,想要达成其一二还是容易的,三者皆有则非常困难。
很多学者的科普作品,极具知识密度方面的“传播能量”,但接地气做得不好,读起来特别晦涩,传播度也就非常有限,这大概就是很多垂直领域的大V依然破圈困难,无法达成10W+目标的原因。
此前有过些贩卖焦虑的公众号,非常精准地给“读者”画像,捕捉到现代社会普遍的心理需求,出手的文字非常具备传播能量,能引起广泛的“焦虑”,但社会价值就讲不出什么了。这样的10W+,偶尔为之可以,弄多了真得会为盛名所累。
读到这里,你再回头看看我写的这些东西,跟我前面所列举的三个要素,哪个都挨不到边,但是自己又想写下去,想将自己那些对于旁人来说微不足道的所思所想记下来,通过梳理脉络的方式让这些浮动的东西沉淀下来。
说“敝帚自珍”有点过了,说“取悦自己”又有点矫情,但我不给自己找到“图个乐呵”的理由,我又能怎么办呢?对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