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的日常:易得的平和与满足

何婉玲 / 山野的日常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联合读创
何婉玲 / 山野的日常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试读购买

文图 / 左叔

读何婉玲的《山野的日常 》,我是有份乡土的亲切感的。小学阶段的暑假,有几年我是在浙江平湖陈山原油码头家属区度过的。那个地方临海,夹在两座小山包里,与我故乡里下河地区一马平川的生活场景完全不同。何婉玲笔下的“山野”应该不出杭嘉湖,恰好是在我有过私人体验的范围。

我在那里见过阴晴不定、色调蓝得极为丰富的近海;长长的似乎一眼望不到头的码头栈道;每天不同时间鸣号,却不曾见过,隐在山顶上的通信兵营;旧时抗倭遗留下来的古炮台;密林里散落的条条束束的光线以及浮动在其中的尘埃,隐匿在灌木丛和羊齿蕨里,仿佛自带光束照亮一般的野百合花;还有,还有竹林里树葬的死猫……

这些或许曾经被我写进过作文的琐碎记忆,在读《山野的日常》时一下子便翻涌上来。每一次阅读,我们在与写作者对话的同时,也在试图找回那个曾经的自己。我们折叠时空的办法就是语言文字。写作或者阅读,本质上就是存储与提取,这个过程中极大的奖赏是写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共鸣。

《山野的日常》很“轻浅”,行文也是淡淡的,几乎没有什么浓烈饱满的情绪,除了极个别的比拟在追求“陌生化”的极致之外,还是很难找到“匠气”的那一面。我猜写作者何婉玲是欣赏李娟的,但……呃……有些时候,我也极难从阅读输入的风格中摆脱出来,写着写着就有陷落其语感的危机。自成一派,总是很难的。

人间烟火是极容易琐碎的,如果没有一个主旨撑起这一片琐碎,一本书就像一盘散沙,这其中必定有贯穿的东西。我理解《山野的日常》那根贯穿的线本质上是现如今社会中的普遍焦虑,匆忙紧迫却没有办法摆脱这种庸碌无为的状态。别人有的,自己好像也要有。别人的长处永远是矛,而自己的短处却是那个盾。

读《山野的日常》时,我仍旧保持了记笔记的习惯,也会拍照贴在朋友圈,随手发点感想。最好的理解和强化记忆的办法,就是转述给他人。分享这件事情,在我这里有时候出发点是自私的,偶尔也会有意外的收获,比如突然就想到要不要去做一款硬笔的字体库,暂定名“左叔写手体”。

我曾经戏言,自己读书记笔记是“日常抄经”。每天“抄经”时,是心境最为平和的时光。起初,我以为是在那一刻与写作者以及他们的思想产生了关系,体会到他们的思想状态。后来领悟到,未必全然。人需要通过“手作”的方式强迫自己慢下来,收拢好自己想要放纵的感观和欲念,把精力投注在一件可以做好的事情上,平和与满足便来得轻易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