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件事上,也不怕落得个“恶名在外”


文图 / 左叔

没有人天生就会,所有的能力都是后天习得的。只不过,有天赋的人,花的时间比较少一些;而没有的人,则需要更多的努力。

天赋这个东西,也不是忽然就掉落下来的。除了人的身体那些器质官能上无法撼动的“初始设置”之外,很多让能力有机会被挖掘出来的潜质,都是日渐月累、潜移默化、触类旁通的结果。

琢磨的时间和精力,都散化于无形之中。

听多了、看多了、记下了、默熟了,关键时刻一出手,也就“有了”,可是这个“有了”要化为能力,仍旧需要“日日操练”“夜夜精进”。天赋,表面上看起来是“忽然掉落”,其实是“久久为功”的结果。不琢磨,从何而来?

遇到那些大喊一句“我不会”就心安理得躺平,嘀咕一句“我不懂”便胡乱应付交差,初次打交道的“脸面”总归还是给的。 来有来路,去有去处。遇到“睁眼说瞎话”的,去哪里求证的“题库”,也是毫无保留,这厢“双手奉上”,但瞅也不瞅一眼,那就不是能力的问题了。

多了,久了,也就没有必要忍了。路归路,桥归桥。该喷的,总归还是要喷的。做人这事,谁没有教好,该是谁的锅,自个回家去找。至于做事,被拖累到了,总不见得还不能吭声了。说实话,在这事上,也不怕落得个“难搞”的恶名,凭什么就要接下这口甩来的“失察”之锅呢?

但凡有了依赖,人便有了惰性,自己也不例外。有了“宝藏”同事,精进表格算法、图像修改等技能的想法,就极为自然地往后退上几步。躺倒不动的理由和借口不是没有,到了某个年纪,体察能力会变弱,固化思维会封印,人在这个阶段也是万般皆难的,不还是在摸索和学习之中吗?

一念尚存,身体力行,总不见得就立即“死在沙滩上”吧,要死也是那些“磨洋功”“混日子”的先死。人在做,天在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