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mit auto="0" loop="0" unexpand="0" fullheight="0"]remote#:214[/hermit]
文 / 孙衍
如果把我三十多年的人生切割成两部分,正好一半在异乡,一半在故乡。
当很多人思虑着要不要去远方闯一闯时,我已经在外面游荡了十几年,想着归来了。
回到家乡的这几年,我一直在想,在回顾,在思考,这些年在外面做了些什么,又得到些什么。毋庸置疑,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总是遗憾大于收获。
幸好还有遗憾,我还能继续想着让自己更好一点,也正因为有遗憾,才能让自己时时处于警醒的状态。
这两年爱上长跑,正好家附近有这个城市最大的湖泊,长跑一圈正好又是十公里。刚开始跑的时候,鼓足了勇气,生怕坚持不了就彻底放弃了。
长跑是最锻炼人心志的运动。才跑出去一公里,或许你就会气喘吁吁,腰酸腿涨,而头也开始晕乎乎起来。只是,当你坚持到三公里时,你会觉得一切还有希望,当你跑到七公里时,你又会觉得,这路怎么这么漫长啊,到哪里才是个头啊。到九公里的时候,你突然就想爆发,觉得终点就在眼前。当你终于到达终点,那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便油然而生。
人生就像长跑,我是那种过早出发的人。当初,年少轻狂,小小年纪便去了东北,在冰封雪藏的山坳里,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文艺电影中的美好画面,也真切地体会到了那种彻骨的寒冷,以及艰苦生活带来的挫败感。所以,我特别喜欢夏天,喜欢知了的叫声,喜欢在凉风习习的山头望着南方,那是故乡的方向。
十年前,我到了北京,住在鼓楼附近的胡同里,那是一个四合院,冬天的时候,每天要烧炉子取暖。经常,因为自己不擅长做这些而被房东责怪,因为一旦熄了火,再燃起炉子非常麻烦。我就窝在那个小小的透着风的房间里,裹着军大衣埋头码字,总觉得这样卧薪尝胆,生活总会有所回报。
事实恰恰相反,那时候换了好几份工作,由于自身经验的缺乏加上底子薄,无一例外都做得不够好,心情极度低落。
后来,辗转到了上海,在一次求职中,复旦大学的教授给我做了一次心理测验,检测的结果是我的心理年龄竟然只有十三岁。然后,教授问了我一些问题,说,你心理年龄之所以低,跟你这么多年在外有关。
我很讶异,按理说,这么多年在外流浪,学会了独立,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应该更成熟才对啊。
教授说,你以为自立就是成熟,那就错了,那只是行为上的,心理上的成熟往往要打破一些东西。小伙子,你去尝试一些你没经历过的事情吧,比如失业,比如恋爱,不要怕失败,置之死地而后生,你就真的长大了。
那几年,家中的老人相继去世,自己也经历了几段感情,工作也渐渐稳定下来。
有时候,你越怕你就越不会懂得。
现在,我经常回想起少年时代,喜欢趴在桌子上,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窗外的树顶,想着那是一座山,山上有寺庙,有香火,有人群,有飞鸟。而现在,我更关注那些树顶有没有果实。这种心理上的微妙变化,是随着成长而来的。
成长,会让你得到一些东西,也会相应地失去一些东西。这本书里,不但讲述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和感悟,得到和失去,更多的是反省,这些反省我想也有利于更多的像我一样,敏感过,脆弱过,彷徨过,但也一直在坚持着做自己的人们。
与朋友小酌,聊到曾经的过往,那些错过的机遇,那些擦肩的爱情,那些足以让自己飞黄腾达的瞬间。朋友问我后悔吗?我说不后悔,因为摆在面前的永远有两条路,但我只能选择其中一条。而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坚持自己,做回自己。无论如何,任周遭再多变迁,初心不容亵渎。
如今,我已然告别少年,步入人人自危的中年,但仍坚信自己有一颗赤子之心,既能自渡,也能渡人。惟有如此,才能让每一个昨天真正的完美谢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