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不上你是否旋转发光,只愿你能够体谅救场

每颗行星有自己的轨道,把亲近的人想成行星,有时只是望着他们转动发光,便很美好。 —— 小野洋子 文 / 左叔 真是“静”了个寂寞,心里在原先的那个数字后面,默默地加了个N。 算了,多说无益,今天聊点别的吧。 小野洋子说,每个行星都有自己的轨道,把亲近的人想成行星,有时只是望着他们转动发光,就很美好。 呃……怎么说呢?!身为“过来人”,我只想说,小野女士这番话,如果一定要适用 ...
每颗行星有自己的轨道,把亲近的人想成行星,有时只是望着他们转动发光,便很美好。 —— 小野洋子 文 / 左叔 真是“静”了个寂寞,心里在原先的那个数字后面,默默地加了个N。 算了,多说无益,今天聊点别的吧。 小野洋子说,每个行星都有自己的轨道,把亲近的人想成行星,有时只是望着他们转动发光,就很美好。 呃……怎么说呢?!身为“过来人”,我只想说,小野女士这番话,如果一定要适用 ...
有人容忍了伤害,并尽量让伤害度降到最低;有人花费毕生精力帮助其他受到伤害的人;而还有一些人,他们最关心的是不让自己将来再受到伤害,不管那会付出怎样的代价。而这些就是那些冷酷无情、需要小心应对的人。—— 朱利安·巴恩斯 《终结的感觉》 文 / 左叔 看了几集《怦然再心动》之后,觉得自己的“血糖”都高了很多,尤其是王子文和吴永恩的互动。两个人的眼角里都藏着光,即便是“有剧本”的 ...
- 文图 / 左叔 读美国作家米歇尔·里奇曼的小说《完美婚姻》时,脑海里闪过汪曾祺在他关于文论的书作中,常常提到他的恩师沈从文在引导学生创作人物时,经常说到一个“原则”那就是“要贴着人物写”,觉得这是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就算隔了不同时代,大洋彼岸的米歇尔·里奇曼也不约而同地采用了这样的表述方式。 在婚姻为主题的小说里,以男主人公作为第一视角其实是有困难的,因为婚姻生活常 ...
文图 / 左叔 这本由英国社会学家、作家、伦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安·奥克利撰写的《看不见的女人》,读下来最直接的感觉是看了一篇篇幅相当长的社会学论文,而且在论文中间又穿插了一个纪实采访手札,各式各样的家庭主妇讲述着她们的人生际遇。 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体验,算是弥补了我在这个领域阅读经验的缺失。我读过纯粹的论文,我也读过纯粹的采访手札,但将两种糅合在一道的,却始终不曾有过。 这 ...
文 / 左叔 昨日七夕,还没有到下班的时间,市中心的路便已经堵上了。红彤彤的车尾灯泛出城市黄昏的“氛围光”,一水地朝着商圈的方向。 但凡是个节日,都是消费的狂欢,但求“清静自在”是不合适的,也是不必要的。越是“不济”的岁月,这节日越是要过得“铺张”一些。惟有这样,才觉得“天天向上”的节奏还在,人间还没有始现“荒凉”的端倪。 在朋友圈齁甜发糖的氛围之中,也会有一两个坚强的“单 ...
文 / 左叔 收到一个讲“爱情”的邀约后,有些犹豫。 我现在的年纪,已经不太适合谈那么“纯粹”的东西,加上还要面对一群对爱情或许还是满怀期待的年轻朋友,所以会比较担心所述之“真相”过于直白了一些,造成他们的“幻灭”。 我将这样的担忧讲给主办方的对接人听。 对接人莞尔一笑说:你多虑了,听几句就能恐婚,那也太高估你自己的能量了。话说现实里的瓜包熟包甜,哪一个不比你讲的好嗑;再不 ...
文 / 左叔 “七夕”快到了,受邀去分享一些关于“爱情”相关的书。之前受防控的影响,很多阅读活动都扎堆在了最近一周。 为了做准备,我翻了翻这几年我读过的作品。翻来翻去,单纯描摩“爱情”的并不多,反而是写婚姻家庭的比较多。是不是因为我年纪到了,不大可能去读那么“纯粹”的东西,还是那么“纯粹”的东西,对于写作者而言也是不太好下笔的。 然而,答应了,还是要准备的。因为面对的读者是 ...
文 / 左叔 昨晚到家洗漱完躺下已经是十点半,晚上八点过一些到现场,也就两个小时左右,轻易计步器就过万了,加上白天自己“暴走”的那部分,数字还是很惊人的。 事情来了,通常都是连轴的。今天早上五点就起床,六点赶到现场,一整天“暴走”下来,轻易又过两万步。毕竟年岁不饶人,实在是太累了,中午靠在椅子上,轻易便睡着了,几度被自己的鼾声打醒。 平常都是坚持在上班前日更到位的#日签#, ...
与这个话题相关的真实事件过于沉重,沉重到我听完之后便陷入沉默,根本无法集中精力思考问题的根源出在哪里。 面对转述者的慨叹,我只想草草地睡去。 醒来,也不愿意多去回忆,仿佛那是我自己的人生困境一样,也不愿意将其中的细节再去整理成文字,成为另一个转述者,让其他人也承受其重。 一个鲜活生命的消逝,这样的教训过于惨痛!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多半相似,而不幸的家 ...
不知道你周遭有没有这样的朋友,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那种。我有!还不止一位。 我有位女同学,娘家的家境虽不是富贵之家,但也算殷实。一条小街上有几间铺面,还开了一间请了十来个工人的小厂。那几年顺风顺水,粗估估全家年收入怎么也是百万开头的。 父母成家生育早,等到她出社会工作时,五十岁还不到。她自己也是“大门上有挂正经牌子”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出社会后还在外资企业做过事。 她的第 ...
文 / 左叔 碧梨姐问我,“你说说,这大学里谈的恋爱能靠谱吗?” 我说,“孩子大了,离着又远,难道你能管得住?眼皮子底下,你都没有办法,你这手能伸到那么长吗?” 她困惑表情愈加凝重起来,看了看刚刚和我一起去做的指甲,又问道,“那要怎么办嘛?” 我笑着回道,“读大学前,严防死守怕早恋是你们,马上出社会了催婚逼嫁的也是你们,你们这帮家长啊,就是典型的双标。你看看,现在读大学不把 ...
Q 第六季《奇葩说》辩题讨论到,“决意离婚的夫妻,要不要等到孩子高考结束后再离”。关于这个话题,你怎么看?有没有更新的视角? A 左叔:我也看了这一期的《奇葩说》,肖骁、庞颖、胡老师所在的反方诉求的点是人对于“自我”的追求,包括二排的詹青云在对这个辩题的补充也是从这个点出发的,但对于上了年纪的“基本盘”观众而言,追求“自我”这个点并不能撼动他们改变立场,因为现实中的无数生活 ...
文 / 左叔 年少时,谁不期盼有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有了社会阅历之后,才会意识到,有些事情是可遇不可求的。 “燃烧一瞬间”固然是绚烂美好的,可是“携手相牵看细水长流”也有它的价值和意义。 有个朋友跟我说,如果在恋爱中没有昏了头要不顾一切跑去扯证的冲动,又如何抵得过婚姻生活之中鸡毛蒜皮式的日常消耗和磨损。 这是要用“燃烧一瞬间”的温暖,去抵销“水滴石穿”式的清寒吗?婚姻生活的 ...
文 / 左叔 & 图 / 轮胎 不便公开你问题的详细内容,只能隔空将内容回复在这里了。同时,我也觉得你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值得分享给有相似经历的姑娘们。 首先,感谢你的你的信任,愿意与我分享你的故事。在别人眼里的曲折,都是当事人血泪与磨砺。我虽然没有亲历,但我能够理解你的难处。 你一定有不便与周边社会支撑力量倾诉的苦衷,但我还是要建议你多同与你同龄的朋友交流交流。他们 ...
[hermit auto="0" loop="0" unexpand="0" fullheight="0"]remote#:303[/hermit] 文 / 左叔 中年夫妻的情感裂隙,多半是从妻子的焦虑以及丈夫的沉默开始的。而后在烟火生活里,被若干细小的摩擦慢慢地撕扯开无数道口子,就像家居的棉织物,经历岁月的洗礼而变得纸薄般褴缕。 这些伤害,不足以致命暴毙,但可怕的之处就在 ...
文图 / 左叔 好莱坞灾难片《泰坦尼克号》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部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电影,其实还是很好地从细节之处还原了那场灾难。泰坦尼克号出事的北极航道本就充满凶险,主要的危险因素就是那些漂浮在海上的幽灵——冰山。 冰山的密度比海水小,所以在水面上看得见的部分常常只有整个冰山体积的八分之一。这就意味当我们无法时刻保持警觉意识,来不及洞见冰山整体,那么就意味着任何一小块浮 ...
文图 / 左叔 我原先的工作有一项内容是婚姻关系的调解,大概是我的前任开了一个坏的头,等到我接手的时候,这些原本不显山露水的工作内容突然就多了起来,而最终选择分道扬镳的怨侣也破了纪录。本质上,我与多半国人的心态是差不多的,骨子里还是怀抱着“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的心态,然而有些时候,却不得不面对婚姻破裂的黯然。 事情遇到多了,心便有麻木之处,然而在这之中,让我觉得特别遗憾 ...
文 / 左叔 & 图 / 飞魔 我其实一点也不喜欢在生活中听到这句话,它出现的场合往往并不是那么让人喜闻乐见。在我有限的咨询经验里,这句话通常出现在事后弥补的场合里,而需要弥补的往往是很难挽回的已经裂隙的亲密关系。此时此刻补上这句话,因为前面太多决绝的“相爱相杀”而显得特别多余。 这句话也让我一直思考,我们为什么不能“有爱好好说”。 也许,我们都有一个共识,就是沟通在家庭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