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等到孩子高考后再离婚?

翼人

Q

第六季《奇葩说》辩题讨论到,“决意离婚的夫妻,要不要等到孩子高考结束后再离”。关于这个话题,你怎么看?有没有更新的视角?

A

左叔:我也看了这一期的《奇葩说》,肖骁、庞颖、胡老师所在的反方诉求的点是人对于“自我”的追求,包括二排的詹青云在对这个辩题的补充也是从这个点出发的,但对于上了年纪的“基本盘”观众而言,追求“自我”这个点并不能撼动他们改变立场,因为现实中的无数生活经验,已经告诉过曾经追求“自我”的他们,这件事情过于“理想化”,有无数行不通的现实因素,这些现实因素正方的颜如晶、储殷已经一一帮他们列出。

反方获胜可能的办法,只有拆解这些行不通的现实因素,告诉家长们自己“迟疑不决”会树立一个坏的榜样,让孩子在未来生活可能的困境中、在拉锯战中受到更多的伤害,从而让“基本盘”观众出于保护孩子的“天性”“本能”而有所松动。当然这个建议是看完整场比赛之后提出来的,而在赛前谁也不能洞见和预设“基本盘”固执的立场。

关于这个辩题,我更倾向于正方的立场。做任何决定前,都需要冷静,都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大家“剁手”破财的时候还需要“双十一”定个闹钟,还需要冷静一下再比比价,再看看“京东”的多快好爽到底有多爽。我们靠“延迟满足”省了不少钱,还过滤了很多“可买可不买”,将来有可能放在家里积灰的东西。

那么离婚,这么重大的人生决定,我们不看看人生的“时间表”,就轻易地“说散就散”了?

“离婚”是这个辩题里面的必然结果,家庭瓦解的伤害已成事实,那么将这个伤害降至最低,让所有人都能从破碎之中获得新生,是一个负责任的成年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然而,我们能有什么方式能够将这个伤害降至最低呢?

我们不能演,因为会被识破,孩子反而有更大的“负罪感”;我们也不能吵,也不能算,因为婚姻生活里,是吵不出结果,算不清彼此的,我们的纷争会给孩子带来更直接、更现实的影响。

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是暂时搁置争议,给彼此设定一个有时间节点的“冷静期”。这个“冷静期”的设置不是奢望能够修复婚姻中的所有的分歧,挽救婚姻,而是让彼此将生活的重心,重新调整回极有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重大人生命题前。

在一定造成伤害的结果面前,选择伤害的时间节点,耐心地等到孩子心智更为成熟一些,是我们唯数不多的、不得已的选择。

人在任何年龄阶段都有“自我”,都在追求“自我”,否则身为父母的我们不会走到离婚这条路,因为“与其将就过一辈子,不如还彼此自由”是现代社会“普世”的价值。我们曾经在婚姻之中迷失了,我们想要找回自己,这没有错。

但我们都知道追求“自我”是要付出牺牲和代价的。在这个辩题里面,很多父母都可以牺牲自己,可以净身出户,可以不名一文,甚至可以沦落在“人人喊打”的状态里,却没有办法拿孩子的一生当作赌注。我们可以输,但当这个输的代价要包括孩子的时候,没有几个父母能输得起。

在“自我”之上的,还有“责任”。不同的年纪,对这两个字的持重程度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岗位”,对这两个字的持重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今天我只是一个员工,我上班下班不迟到,KPI指标完成就好,我对自己的业绩负责、对得起这份薪水就可以了;如果今天我是一个主管,我就要对我手下的人负责,除了拼业绩,我还要为他们争取晋升的通道、完成任务的资源,如果我只顾自己,手下就不会有稳定团队;如果今天我是老板,我的责任就更大,我得抓管理、搞平衡,追求企业发展的同时,还要稳住给我干活的人,让他们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

我特别能理解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人看待这个辩题的差异,因为我们身处的“岗位”不同。如果今天离婚只是我们俩个人的事情,我们大可以潇洒地挥挥衣袖,很现实的离婚案件中,没孩子的总是好处理一些的。但现在这个辩题里面不允许了,因为我们不是那个只是对自己负责的员工,我们身后还有一个深爱着的人,而他是我们这段失败婚姻里面,唯数不多,好的结果。

在这个辩题里面,父母最担心的是什么?是担心自己的失败给孩子幸福人生留下阴影。为人父母,我们的婚姻失败了,但我们还在奢望孩子能够从我们身上吸取教训,过好自己的人生,拥有自己的幸福。

我们之所以这么做,是想要告诉孩子,人生中的很多错误是可以修正的,而修正错误需要付出代价、需要扛起责任,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而这个时机就在孩子高考后,因为只有成年了、步入社会了,孩子才真正有机会面对自己的感情问题。

我们失败教训就是要告诉他们,爱情婚姻里不会只有甜蜜和幸福,还有艰辛和责任。我们为人父母的奢望,不就是帮他们圈出人生中有可能会出现的坑,但求他们活得更为平顺的一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