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左叔
昨日七夕,还没有到下班的时间,市中心的路便已经堵上了。红彤彤的车尾灯泛出城市黄昏的“氛围光”,一水地朝着商圈的方向。
但凡是个节日,都是消费的狂欢,但求“清静自在”是不合适的,也是不必要的。越是“不济”的岁月,这节日越是要过得“铺张”一些。惟有这样,才觉得“天天向上”的节奏还在,人间还没有始现“荒凉”的端倪。
在朋友圈齁甜发糖的氛围之中,也会有一两个坚强的“单身汪”,晒晒基友闺蜜送的礼物,拍拍中午与朋友的餐约。毕竟不是“正宫”身份,安排在中午提前过节也很合理,等到了车流最大的晚上,还是需要用加班来搪塞过身边无人的清冷。
这个世代已经宽容很多,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只要自己想明白就好。身处在婚姻之中,在鸡毛蒜皮、烟火日常里面消磨,有时候也挺羡慕“执着”于独身的朋友们,他们不曾为他人负累,有“愈夜愈美丽”的自在感。
“与其……不如……”,和这一类朋友讨论到这个话题,他们多半是这一类“宁缺勿滥”的句式,相信这不仅仅是嘴上的“强辩”,而是内心里的价值“认同”。很多人都是因为对“爱情”这个东西还有理想化的“追求”,所以才会选择不要“以身试法”去亲眼应验它的“幻灭”。
不掺任何其他想法的“纯粹”很难,难到我们想要找一个象征“纯粹”的物质也一并不易。即便是“一颗恒久远”的玩意儿,最后还是有小数点后几位的“杂质”。如果这就是“幻灭”,那只能说是还没有活到某个对人生不抱期待的年纪。
于己而言,真正爱一个人,其实就是把伤害自己的权利交给了对方;而他而言,真正爱一个人,会有强烈的自卑感,担心自己于对方而言是“错付”了,对方也许值得拥有比自己更好的人。
数度伤害之后,更是迈不开那“第一步”,很多人最终多年保持独身的状态,大概就是卡在这一开始的地方。摊开掌心纠缠的曲线需要勇气。可是,在数度伤害之后,仍旧保持某种“天真”,人才会有足够的“运气”,去遇见那个对的人。
在《破碎故事之心》中,美国作家塞林格这样写道:有人认为爱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点的吻、是一堆孩子。但你知道我怎么想吗?我觉得爱是想触碰又收回手。
当所有人都将爱这件事情立足于“彼此”之上时,唯有那些始终有清醒“自我”的人,将爱这件事情“扎根”在自己的内心感受上。心中虽有“想触碰”的念头,但那只”又收回“的手,却不敢揭开或许残酷的真相。
真相是什么呢?会不会是在现实之中,我们多半的人没有和最爱的那个人一起走到最后?
我们在沿途就把对方给弄丢了,或者压根就没有机会遇见。尘世喧嚣,年岁催逼,我们最终在“圈定”的范围内,在兵荒马乱的生存挑战中,大致上挑了个彼此顺眼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