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艺术:带着思考上路,与伟大灵魂对话

阿兰·德波顿《旅行的艺术》
[英] 阿兰·德波顿 著 / 南治国 彭俊豪 何世原 译 / 旅行的艺术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试读 / 购买

文图 / 左叔

我得承认,我是一个读译作有一点障碍的人,但是几次选择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翻译作品,阅读体验都是愉悦的。

印象中最为深刻的一次是傅惟慈翻译的《月亮与六便士》,我几乎感受不到文化或语境上的鸿沟以及明确的艰涩,而这一次南治国、彭俊豪、何世原翻译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的《旅行的艺术》,读起来的感受也是相当得“丝滑”

我猜译作界一定有“忠于原作”与“贴近读者”之争,但对于我这样的阅读者而言,再优秀的作品中也是要“自降门槛”先来“贴近”我,才有可能让我先抓住皮毛获得“浅层次的愉悦”,再谈如何深入一步掘出“更醇美的甘泉”。如果一开始就把我给吓跑了,估计也就不会有后面的文章了。

我基本上是同意余秋雨在推荐序中写的观点,阿兰·德波顿的这一本《旅行的艺术》是一本有别于我们比较容易在市面上见到的“旅行书”。它既不是写见闻、做攻略的那种,也不是讲史沉、说典故的那种,虽然也有一部分,但它更为有价值的部分是旅行的感受。

这种感受虽然与文豪先贤伟大的艺术家们有时空上的交集,但视角和体验都是私人的,每一个与旅行相关的主题被放置在独特的风景之中,带着思考上路,与伟大灵魂对话,这应该是不少人期待的旅行方式。我们经历了初开国门时的浮躁,也渐渐懂得如何用旅行来将自己的内心观照。

旅行的艺术

阿兰·德波顿说,最好的书能够清楚地阐明了你长久以来一直心有所感,却从来没有明白表达出来的那些东西。我觉得他所说的这个“你”,是面对这本书的读者,以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某种共鸣点为标准来判断,我觉得这本《旅行的艺术》说出了我的不少心声。

“对旅行的期待”“旅行中的特产场所”“异国情调”“好奇心”“乡村与城市”“壮阔”“令人眼界大开的艺术”“对美的拥有”“习惯”等9个与旅行相关的主题,解开了自己的诸多困惑,同样也说出了自己有在思考但却无力表达的出来的感受。

比如旅行中的失望,从百闻不如一见,到一见不如百闻;比如我们在抵达盛景之前,所付出的诸多辛劳的代价;比如我们原本只需要借助想象便能达成的愉悦,亲身面对的时候还要承受诸多不堪。

为什么在机场、车站等场所,会有特别敏感且丰沛的感知能力;为什么晃动被困的车厢里,灵感束缚却被打开了;为什么旅行中的独处会有迷人的魅力;为什么我们对现实的失望,要去异国情调里去寻找解药;为什么我们面对巨大且沉默的荒芜和苍茫,会感觉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渺小,又能从中获是莫名的力量。

我们会找到一些答案,比如艺术不可能完全凭借自身的力量创造热情,也不可能是从凡所缺乏的情感中产生,它只是推波助澜,诱发了更深的感受,使我们不至于因匆忙和随意而变得麻木;比如我们对于美的拥有必定拍几张照、买一堆纪念品或者将名字刻在石柱上,而是把感受带回来,将愉悦沉淀在内心里。

当然,还有最最终极的一个困惑也被打开了。那就是我们如何与自己习惯性的漠视和僵化的思维定势作斗争。我们的问题,不是去过的地方太少,看过的风景不多,而是对日常生活的失焦,对身边风景的漠视。

这个问题还顺便解决了我在写作上的一个困难,从“输出端”来看写作需要很多词汇来表达,但从“输入端”来看如果你没有观察的能力,这些表达都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从这些成果点来看,阿兰·德波顿的这本《旅行的艺术》确实很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