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左叔
其实,我一直都有用人工智能,也就是所谓的AI“码字”,尤其是在应付“生计”这件事情上。虽然为此我付出了“充值会员”的代价,但跟“费脑子”相比,“钱能解决的事情”都是小事儿。
我会先给出一些关键词,通常人工智能模式会给出一篇并不太符合期待的文稿。尔后,我会不断地去“追问”、积极“饲喂”有一些个性化的“表述元素”。通常,到了这个阶段,文稿已经有点接近自己的设想了,但“机译语感”还是颇重的。
接下来,我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将各级的小标题拎一拎,再加入一些相对个人化的一些“标签”表达。唯有此处,才让我觉得是有“创造性”的阶段。这可能也是未来我所在用的这个人工智能模式需要改进的地方。相信未来,人工智能的自我学习、自我进化,会弥合掉这些罅隙。
不出意外的话,一篇约一千字的文稿,哪怕是此前完全没有接触的陌生领域,通常会在十几分钟内的时间中完成。这便是初代人工智能模型以及它背后强大算法的力量。随着时代的演进,系统不断地学习迭代,不知道未来会多少如今不敢想的意外惊喜会陆续呈现。
洋洋洒洒讲这么多,唯一想说的点就是在读这本《算法的力量》之时,我有跟书中提及的学者雷·库兹韦尔一样,认为此刻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发展的“奇点”,对数字世界、未来生活是持相对悲观一些看法的。碳基文明在此刻的价值,或者一路以来的风风雨雨,大概就是为了召唤出日后可以取代自己的硅基文明。
飞速提升的算力,不断精进的算法,正在促进生产力的加速提升。原本需要坐在电脑前苦熬的事情,一刻钟左右的时间便可以搞定。除了我这样“码字”的,听闻一些写程序代码的朋友也会利用人工智能模式去做编程工作。这些细微的变化其实是深刻的,因为每一次生产力跃升,都会带来思维方式、族群文化、社会经济、社会结构和组成方式的深刻变化。
“我们还没有准备好”,但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按钮已经揿下去了。这本书当中关于技术发展的探讨之外,更多的内容是对社会阶层、法治理念、国家治理等上层结构的推演和预估,指出了一些问题,给出了一些猜想,还有一些不知道会不会有用,能不能有效的建议和意见。
新的世代,会有新的法则,在“群雄逐鹿”阶段,我们可能还没有足够多的实践样本,可以用来归纳总结摸索出可供新世界平稳运行的法则。时代发展仍有“拖尾效应”,世界各国文明显然无法同步迈入,新的不平等要如何弥补,如何破解,这些都是未来沿途皆有可能导致满盘皆输的问题。眼下,数据隐私保护、网络安全等问题变得尤为重要。我们需要制定新的规则和准则,来保障每个人的权益和安全。
在这一系列变革中,硅基文明的概念也逐渐浮出水面。硅基文明作为一种假设中的未来文明,以硅元素为基础,可能会带来全新的生命形式和生存方式。这种文明不仅拓展了我们对生命的理解,也为我们提供了对未来的无限想象。抛开碳基文明的“小我”,将其视为抵达“某处”时“必经的过程”,身为其中一员的我,并不会有太多的遗憾。
四百年前的明代,航海家们还在琢磨地球是不是圆的,四十年前的自己,还不知道会有手机签到打卡这样的烦恼。都在大胆猜想,判断“未来已来”,却也没有办法给出一个确切的,关于未来的答案。过好每个今天,主动尝试,积极追随,生而有涯,只找属于自己的答案,捎带手将未来的问题还给未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