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左叔
之前和朋友聊到关于阅读与成长话题的时候,提到手头上正在读的这本《为什么让人思念的总在于远方》。韩国手绘创作者朴正银女士的作品。
当时那番言论,全因为我刚刚开始读这本书,第一印象是她的风格接近于小林漫画。比如,“人与人的关系就像积木一样。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慎重的积累,而且只要一步走错就会配成一败涂地的后果。”
等我读完整本发现其实还有很大的区别的,就像朴正银列举几个好友去野餐面对同样的风景写生,最终每个人关注点都不样,由此生出感慨,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与小林漫画戏谑诙谐且略带批判性不通,《为什么让人思念的总在于远方》更为琐碎,几乎都是居家生活的日常。
朴正银在书的后记里也写道,年轻的时候很期待远游世界、接触不同的人事物,可是等到自己成年了,能够决定要不要走出去的时候,却反过来发现首尔熟悉的一草一木、一街一巷都是那么地让自己有安全感。
从青衫白马、仗剑天涯,到淡饭粗茶、洒扫莳花,人在这过程中完成了某种修炼,也意识到纵使呼风唤雨、纵横四海,到头来仍旧不过是日食三餐、夜宿一隅。然而,有些历程是必经的。没有拿起过,就谈不上放下;没有体验过盛极,更谈不上淡然处之、宠辱不惊。每个年纪,做每个年纪该做的事情。
道理一说就明白,可是想要落实到日常的每一处就很难,因为其间的平衡点不太容易找到。我为朴正银女士感到庆幸,她在生计与爱好之间有绘画这个平衡点,虽然她也有面对一张白纸时茫然,画不出时会感觉到纸张越变越大,而自己却缩成一团,但她克服了不该如何是好、无处下手的恐惧。
作为创作者,应该常常会有这样的顾虑吧?会不会有人喜欢,能不能叫座,卖不卖的好,同业的会怎么看,批评家应该会骂得很难听吧?等把这一些都想一遍,常常已经找不到北了。不如静下心,听听生活给自己触动,在内心里涌起的波澜,那才是驱动我们下笔的关键。
如果一个作品都不能自娱,又如何能够做到巅倒众生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