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左叔
一切的“起点”,较起真来,不过是一场“误会”,但事后回想起来,总觉得有些“邪门”。
往后的每一个月,似乎都有些“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发生。莫不是真的“天降大任”,要把此前“欠账”统统补上。
二月的误认,三月的抑郁,四月的过场,五月的讨打,六月的照片,七月的上榜,八月的空调……
有一种错觉,好像一刻都不曾消停过。可能以前类似的事情也有吧,只不过处置得稳、准、狠,未及旁人知晓,问题就迎刃而解,附生其上的“不安定感”,未及扎根,便已消散。
不像眼下,黏黏糊糊地粘在手上,甩不脱、擦不净,又搅和在各路神仙都自顾不暇的“多事之秋”中。不是历事越多,人就必定会成长,不能从中汲取点什么,也是白吃了这些苦。
烫手的,旁人自然也不会想要。此后路长,自然会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去定下心神细想想。历事,亦会令人成长,亦会让人内伤。两样的结果,不同的走向,关键是能否处置得当。
人人都有“贪多嚼不烂”的阶段,件件都想做好,又都在能力之上,没有准备好,就匆匆上场,结果可以想象。在身外物之上也是一样,总想拥有,却很难做到真正善待。
一瓶50或100ml的香水,认认真真地喷,一两年内必定是喷不完的,然而在种种诱惑下,什么样的味道都想试试,都要囤上。结果自然是得专门找地方收纳,眼看着它们陆续过期。
各种颜色、各种版型的衬衫,穿完一整个夏天,可以做到日日必定不重样,但仔细想想穿在身上的时间,不过是上下班来回的路上,却要应付它们的洗晒收纳。
各种植物盆栽,也是越积越多,摸熟某个品类的脾气后,很容易失去新鲜,碰到奇幻的品种,挑战欲就会重新燃起。堆满阳台不止,还要铺到办公桌上。
读完的书,堆不下了,还可以流通给觉得可以赠予且有兴趣去读的人,而有些东西过于私人,有时候除了直接舍弃,并没有更为恰当的解决办法。维系这一切,达到某种平衡,都是心力和能量的消耗。
负荷太多,自然就跑不快。到了人生某个阶段,也要劝劝自己酌情考虑去做些减法。前功是可以尽弃的,沉没成本再大,关键时刻也得要及时止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