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镇2:将生命的炽热投入到人世的沉沦

熊镇2:我们对抗你们
[瑞典]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著 / 郭腾坚 译 / 熊镇2:我们对抗你们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磨铁 / 大渔读品 / 购买

文图 / 左叔

读《熊镇2:我们对抗你们》的过程,更像是一场“搏斗”,我从9月19日结束上一本《82年生的金智英》后便开始日日推进,然而却困在465页的“庞大”体量以及胶装书无法完全展开的胶着里。

想要摘抄其中的句子,需要拿笔袋、夹子、订书机、杯子等各式物品充当“纸镇”,才能勉强在“开合倾覆”之中抄得一两句自己觉得还不错的表述。

读一本“大部头”就是这样子的,一点一点、断断续续地推进,读一些,忘记一点,再重新来过,最后走到合上书怅然若失的一刻。

回想读《熊镇》时,其实也是一样的状态。其间,不断有新的书“插队”进来,看似是不得已被迫中止的阅读,然而内心里也有一种“逃学”的快感。回头再去“捡”,又是新的起点。反反复复,那个故事很漫长,故事的脉络因为记忆的散佚而显得若隐若现,能够印在记忆里的,便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片断。

熊镇2

读《熊镇》的时候,就觉得这样的作品应该改编成影视剧集,校园青春剧、运动题材应该会有广阔的市场;读 《熊镇2:我们对抗你们》 的时候,感觉作者笔下影视蒙太奇剪切的印迹更为鲜明。

比如班杰“拿起猎枪,走进森林”那一处,一声“枪响”之后便可以上这一集的字幕,把收视的悬念留给观众漫长的等待。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让人悲痛不已的交通事故,各方线索汇集到了一处,在刹那间凝固又在彼此交集后继续各奔前程。这个地方我希望能够以“慢动作”镜头来表现。事实上,我在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这一段落的文字中读到了这样的“技术手段”。

我觉得这样的写作风格,代表着一种经由生活经验造就的思维方式差异。文字阅读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与坐在电视机前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之间的差异。在构思前,是先有概念,还是先有画面。

熊镇2

熊镇2:我们对抗你们》的故事自然是《熊镇》的延续,在那个高纬度森林边缘那个日渐衰败的小镇里,冰球是所有的寄托和重生的希望,然而一个冉冉升起却“年少无知”的冰球明星因为一时冲动牵涉进了“强奸”的丑闻,给小镇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冲击。

熊镇2:我们对抗你们》沿着“冲击”继续往前走,着力点放在所有人走出一段“救赎”之路。在这段路程上,作者弗雷德里克·巴克曼设置很多阻碍,小镇与小镇之间的竞争关系、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的差异、性别平权、同志平权等等,在一粒小小的冰球上承载了极多的东西。

线索一多,自然是容易乱的,好在作者处理得并不散。每个人物都带着自己需要破解的“执念”上路。有人要将自己毁掉的一切拯救,有人要克服创伤的阴影魔咒,有人需要重新认识自己,而有人也需要融入社会集体。

书的副标“我们对抗你们”,既是陈述了冰球运动最为简朴的“原理”:一个冰球、两支队伍,我们对抗你们;大概同时也在表达每个人在人生历程之中都在与“执念”顽强搏斗,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挑战自己,并且试图与自己达成和解。

在最后,作者并没有给我们一个“理想化”的结局,而是站在“上帝视角”给了一个“预言式”的结局。这个结局并不是开放式的,也很难在其中看到作者想要再写续篇的企图心,但是身为读者,我知道想要走到那个“预言式”的结局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注定了平凡且不平凡,但走过这或长或短的历程,则需要我们将生命的炽热投入到人世的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