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撑着一个人的眼界?

文 / 左叔

最近陆陆续续收到一些阅读分享活动的邀约。年初,阅读节那一会儿,因为防控的关系,很多线下活动都改成了线上,趁着各项工作推进的间隙,将阅读推广工作中的“缺漏项”补上,也确实是一个好时机。

在我的观念里面,阅读是一件“私人”的事情,也是件“孤独”的事情,其实很难透过活动起到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深入地去读需要一个人去面对,在阅读基础上的反思,也需要一个人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然而,我们很多的工作都还是“重形式”的。因为到了需要汇报工作的时候,“无图无真相”怎么可以。这也是我们很多年都绕不过去的一个坑,我们常常不是以内容为出发点,去推动形式上的发展,而是以形式为框框,来承载内容的呈现。

分享活动常被要求分享的主题常有变化,但根子常常扎在这两个问题上:一个是读什么书;一个是要怎样培养阅读兴趣。其实这两个问题都指向人最基本的两个欲望:求生欲和求知欲,更直白一点就是:活着和更好地活着。

我们过往的教育背景、人生经验以及职场收获形成了我们“个人知识体系”。在我的想像当中,“个人知识体系”就很像是一张疏密有间的网,有些地方因为我们了解深入,网眼就会织得密一些,有些因为自己没接触过,了解不深入,网眼的窟窿就比较大。

我们在生存挑战之中,靠的就是这样一张网去应对外界的瞬息万千的变化,而阅读,尤其是“知识补足型”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将这些窟窿比较大的地方织得更密一些,这样一来抓住机遇的机会更大一些。

17世纪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帕斯卡在《思想录》中这样写道:一个人越有思想,发现有个性的人就越多。普通的人是看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的

这句话,其实讲了一个“眼界”的问题。一首流行歌,听众听到了情绪,听到了自己;圈内人士听到了和声编写、听到了节奏配器;制作公司听到了流量、听到了钱响。

过去,我们常会听到一句话,“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说的也是“眼界”的问题。那么“眼界”是什么东西撑着的呢?除了彼此的“立场”之外,我觉得“个人知识体系”占了很大一块。是它帮我们从诸多复杂的信息之中,打捞起可能会被别人忽视的闪光之处。

我们唯有了解得越多,才会有可能触类旁通收获到更多。古诗中的那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