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天使:懂事之前,情动以后

[挪威] 马娅·伦德 著 / [挪威] 丽莎·艾萨托 绘 / [挪威] 张先生 译 / 雪地天使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试读

文图 / 左叔

就像腰封上写的那样,这是一本“让人潸然泪下的炉边故事”,也是“9到99岁读者都爱的冬日絮语”。

故事灰暗的底子里面,让人觉得窝心的是人情的暖。浅显的故事里,其实藏着一个很严肃、也很重要的人生命题。关于死亡,关于告别,关于如何获得新生。

这样的主题,我们的童书,鲜少有机会讨论到,我们总是将孩子们保护得太好。

《雪地天使》把少年“朱利安”放在痛失姐姐“六月”这一起重大生活创伤之中,从“朱利安”视角的描述中,我们也能看得出他的整个家庭都处在痛失亲人略有迟滞感的应激障碍之中。他是第一个从应激障碍中醒过来的,意识到生活不能再这样下去,怎么可以不过圣诞节,不过自己的生日。

故事是有吸引力的,因为它有一些悬疑的底色。从穿着红色外套、满脸雀斑少女“海德薇”出现,到行迹可疑、念念长情的老人“亨利”,包括姐姐“六月”离世都是在父母和妹妹种种失常的表现一一呈现之后才慢慢解开的。

少女“海德薇”其实是老人“亨利”五十年前在圣诞节时死在冰湖里面的妹妹,那幢满是圣诞装饰、充满温暖的塔楼其实是个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但装满老人“亨利”儿时回忆的“盒子”,而少年“朱利安”见到的少女“海德薇”如果不是鬼魂的话,那就是上天派来将他从失去亲人的伤痛中解救出来的“雪地天使”。

老人“亨利”用一生对妹妹“海德薇”的“念念不忘”,解开了少年“朱利安”内心里关于失去姐姐“六月”的“咒”。时光会磨灭一切,也会拯救我们。

北欧,童话故事土壤深厚的丛林,年轻的创作者能够讲出这样的一个故事,我不觉得意外。仔细推敲一下,留在我们记忆里的很多北欧童话故事,本质上影调都是灰暗的,当然会有一些结局趋向光明,终究还是有一些故事,即便是走到了终局仍旧是有遗憾的,比如在晨光中化为泡沫的小美人鱼。

作为成人,我们想要成为孩子的守护天使,想要成为他们的“雪地天使”,永远守护着他们幼小的心灵,可是我们同样也意识到过度的呵护并不有利他们成长。他们终究要凭借自己的力量,面对人生中的诸多难题。懂事之前的跌倒,情动以后的劫难,都得由他们自己一一亲历,我们无法以替代。

周国平说,“我们的童年是在我们明白我们必将死去的那一天结束的。”生死是我们人生中绕不过的命题,我们的成长,不仅仅只是我们能够做到与它平和相处,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到只争朝夕的力量、珍惜眼前的爱怜以及念念不忘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