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左叔
《误杀》里面有两个配角,因为很好地与角色融在一些,所以第一时间不太容易认出来。一个是与陈冲有对手戏,但戏份不多的“杀人嫌疑犯”陈志朋,另一个是戏份略重一些,全程串起关键戏剧线索的“坏警察”施名帅。
我个人觉得,这两个表演对于塑造角色来说是称职的,也是将自己过往标签撕得比较彻底的。
“资深华人少男偶像团体”小虎队成员的陈志朋,最近几年停留在人们印象之中的是他在整体造型上的“失心疯”,相较于同团的其他两位成员各有发展,显然他并没有获得主流价值上的所谓的“成功”,但在《误杀》中不多的戏份,还是让人看一个艺人在时光的淬炼之中所收获到宝贵的经验。无奈戏份不多,想要有更多丰富的展现,终究是难的。
施名帅上一个令我比较有印象的角色,是前一段时间获得“电视金钟奖”肯定的《我们与恶的距离》当中的心理医师“林一骏”。
那是一个略有前卫思想又有人文关怀之心的年轻人,有那么一点点的可以用来“耍一下”的“小帅气”,也是一个很讨巧的角色。在电视剧的人物群像和内容跨度里是有上好的表现的,无奈曾沛慈扮演的“长姐”更能唤起观众的同理心,“林一骏”身上所有的光芒极容易被其掩盖了。
《误杀》中的“坏警察”其实戏份是重,出镜的场次也很高,不知是什么原因在演职员表中施名帅出现的位置还是偏后的,豆瓣上想要找到他一张单人的剧照还是极难的。演员在资本面前和名气面前,有很多事情都是相对被动。
施名帅塑造的这个“坏警察”匪气和痞气还是蛮足的,尤其是那口不顾形象的烟渍牙。有一场戏是他背对镜头朝前走去察看肖央扮演的“李维杰”是否开着黄色的本田走离开的戏,晃着肩垮垮地走过去的样子特别符合角色的设定,也容易让人联想到他曾经有过多年的舞蹈训练的底子。
《误杀》是部改编的电影,前面有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以及更早的一个版本。在多次改编之后,整个结构更加如机械钟表般缜密,要拆解原有的结构再将其极好的“本土化”其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外力,很多剧情无法设定在更贴近观众感受的现实之中,所以才有了境外某国边陲小镇上的一众操着各路口音的华裔角色纷纷登场。我觉得这已经是所有种种可能性之中,极为巧妙的安排了。
电影的最后十几分钟符合“核心价值观”,看似消解了《误杀瞒天记》的“爽”,但编剧在前情里铺垫的“李维杰父母因为暴乱丧生导致他是孤儿的身份”“小女儿涂改试卷的分数引发思考”“越狱逃跑戏中戏” “李维杰心有信仰经常布施” 等诸多线索,却在这一刻得到了“解扣”,衍成出比“原始结构”更为“精妙”的一层极为“朦胧”的东西。
因为它有“朦胧”的质感,所以观众会有各自的解读。我觉得还是很妙的。多年以来,我们借以“载道”的艺术创作表达于都是急于给出答案的“直白”,《误杀》在这件事情处理上,略略地高级了一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