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战争:必然之争,也是必要之争

[美]克里斯·米勒 著 / 蔡树军 译 / 芯片战争:世界最关键技术的争夺战 - 一部芯片发展史与竞争史 / 浙江人民出版社

[美]克里斯·米勒 著 / 蔡树军 译 / 芯片战争:世界最关键技术的争夺战 - 一部芯片发展史与竞争史 / 浙江人民出版社

文图 / 左叔

起初,我还是有一些些担心,以我“文科”的底子,能否将这些“高精尖”的东西看明白。

哪怕不看电视新闻,碎片化的手机传播里,我们也能看得见“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的大国博弈。但是,为何博弈?又在争一些什么?对于困在烟火生活里的你我来说,其实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虽然现实生活悉悉相关,却又离着柴米油盐过于遥远。

说到国与国之间的竞争,难免会跑出“你我意识”来。情绪这种东西是容易被左右的,而理性更多的是建立在深入了解、知悉洞察之上的。我觉得这本《芯片战争》,作为“他方视角”的陈述,对于更为理性地面对竞争是有帮助的。至少,多了一个立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这本书的作品克里斯·米勒是美国塔夫茨大学弗莱彻学院国际史副教授,拥有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和哈佛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可能也正是他的“文科”背景,才让表述的内容更偏向“科普”方面,有“史学”的借鉴意义,也相对容易为我这样的读者所接受。这位先生虽然是位美国人,但这本书总体的观点仍旧是全球化视野中关于产业萌生、科技进步、延链补链的一些思考。

读完这本书,我首先对半导体、碳化硅、氮化镓这些一直接触到,却也常常拿来当作“固定说法”的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其次,对于整个半导体产业,它的巨大的成本投入以及举全球之力才能迎来发展进步的现实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很多科技研发的成本都是数百亿美元级别的,更为可怕是人力、脑力和时间上的成本,更是不计其数。再次,对于这种国与国之间的科技之争,有了“必然之争”“必要之争”的基本判断。

半导体产业、芯片智能制造,既然是一个全球产业链的东西,为什么有人偏偏要选择“脱钩断链”筑起高墙?为什么有人要偏偏要选择“土法炼钢”白手起家?翻翻史书,其实也有答案。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对资源的控制以及科技(或者是生产力)上的领先。

翻看我们自己的“青铜史”,商周的封国几乎都有铸鼎的“传统”。从刀耕火种迈向青铜时代,这些“鼎”便是象征物,可能越是大、越是工艺精湛,越是能证明技术实力是领先的,掌握了冶炼的“独门绝技”。青铜冶炼所需的各种矿藏,同样也是各国之间的“流通物”,在那个时代的“产业链”中,光有“石头”,没有“技术”,同样走不通,而代表了兼备两者的“鼎”本质上就是一种“秀肌肉”的做法。

这种“秀肌肉”的做法,往近代史里看,也有冷战时期的“卫星上天”军备竞赛。到了现如今的时代,半导体、芯片所代表的“算力”,本质上也是一种有限资源,它已经深深地嵌入到国家命脉、百姓生活。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所有带电的东西,都有避免不了要用上芯片,而几乎人人都离不开的手机,更是无数专事各种功能的芯片的“大集成”,在我们看不清的交通、通信、能源等底层的链条里,芯片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如此重要,就无法避免,它与国家安全直接挂钩了,这也就是所谓的“必然之争”。

在这个问题上,美国有非常强大的“先发优势”,在产业链分工布局上,东亚的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我们的对岸都有非常突出的“拳头产品”,任何一方都无法将它们完全的摒弃在产业链之外。如今,我们在被“封锁”的情况下,撵在他们身后追,是蛮难实现超越的,而做出一个自给自足的产业链,几乎是件不太可能的事情。我们最大的可能是在某个领域实现突破,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并且将自己深深地嵌入到产业链之中,先实现“离了你就转不了”,才能在“互相捆绑”之中,找到“脱身领跑”的机会,这也就是所谓的“必要之争”。

发展领域的“后发先至”和“弯道超车”,我们其实是有经验的,比如互联网的应用领域,我们的手机支付等等与日常生活悉悉相关的应用,便捷程度要远比一些发达国家要方便许多。科技的研发与进步,最为深层次的驱动,还是以市场、以需求为本源的。这倒是一个在如今的情势下,需要更为冷静、深入去思考的问题。

[美]克里斯·米勒 著 / 蔡树军 译 / 芯片战争:世界最关键技术的争夺战 - 一部芯片发展史与竞争史 / 浙江人民出版社

[美]克里斯·米勒 著 / 蔡树军 译 / 芯片战争:世界最关键技术的争夺战 - 一部芯片发展史与竞争史 / 浙江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