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生的、难以遏制的欲望

[hermit autoplay="false" mode="random" preload="metadata"]remote#:360[/hermit]

-

文 / 左叔

人很难不被人误解,甚至还包括自己。被人泼脏水泼多了,连自己都将信将疑起来。因为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之中,看见了那些不便解释的地方,常规逻辑上说不通的地方。有些地方不泼脏水,还真是圆不了场。

凡事有因有果。然而,人多半只是对自己亲历的事情讲“先有因,后有果”,对于别人的事情,则恰好是反过来的,“先看见果”,再反过来去猜测那个“因”,这个猜测的过程必定是带着道德评判眼光的。

职场竞争,本质就是资源分配的问题。上升通道给了你,别人就没有了;各种经费人力支持的资源给了他,你也就没有了。每个人所有的努力和决定,都在一个犹如生态系统的环境里彼此关联和影响着。

在你眼中也许只是与己相关的小决定,努力着自己的努力,碍着别人什么事,可一旦放在大环境里就“有你没我”的竞争。当然竞争有良性的,也有非常残酷的,但我们毕竟不能只看光明的一面。

没有人会关心在你做决定的那一刻是怎么想的,你有怎样的成长环境,你是什么样的性格,你的教育背景如何塑造了你。他们只看结果,用想象的原因去倒推这个结果。

在竞争中失利之后,他们大概也不会承认自己是能力上的弱者,他们喜欢者“凡事都往坏处想”,诋毁获胜者采用了见不得光的下作手段,用人性的恶去填补别人无法看见的那些“空白的地方”。

还有,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人做决定只是下意识的反应,没有太多的深思熟虑,可一旦被过度解读之下就会呈现出可怕的“心机”来。只要是独占一份,撷取到成果,便无法与人辩解,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即便你掏心剖肺要跟别人解释,别人也不会听,更不会信。

因为有“先入为主”的误解,竞争之外的局外人,多半不便向当事人直接了解其中的原委。出于同情,亦或者是弱者的自我投射,他们更喜欢站在失利者的那一边,参与整个流言的传播,有些甚至会添油加醋,将一些细节附会成原因,任由流言发酵。

这样的处境,这样的局要怎么破?这是别人问过我的问题。尤其是被泼了男女关系的“脏水”,是件很难自证的事情。听之任之,等于默认;当场发作,等于狡辩。左右怎么着,都不对,确实是无解。

直到看到米兰·昆德拉这段话,才觉得多多少少可以释然一些,毕竟是人人都有的“毛病”,只是自己不便承认罢了。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这样写道:人有一种天生的、难以遏制的欲望,那就是在理解之前就评判。

探寻真相、理解对方其实不难,难在人多半都是带着自己想要的答案去探寻真相的。事实是什么并不重要,会不会有误解也不必关心,给自己的答案找到相关的证据,才是人性中“天生的、难以遏制的欲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是人人都有的“人性之恶”,今后遇人遇事,更是要时刻提醒自己看得长久一些、深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