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左叔
我们的教育里面,或者说我们的文化里面,一直在强调“恭谦礼让”,都在引导我们如何做一个“温良”的人,所以我们看到咄咄逼人的竞争和一心要赢的野心,就会觉得不舒服,甚至会“群嘲”。
比如,看到女演员蓝盈莹在《乘风破浪的姐姐》竞演之中,“出场即巅峰”式拗“狼性”人设,私底下会觉得“太过了”,想叫她Blue Winwin。反过来看阿朵、陈松龄等在竞争中“成全”他人的,却在收获无数“好评”,反而“赢”面更大。
回头看看,从小到大,我们传统的童话寓言里面几乎一个像样的故事,来告诉我们该如何面对竞争,如何拼尽全力把事情做漂亮了。我们的价值取向就是这样子的,“做人”永远摆在“做事”的前面。即便是事情做到一塌糊涂,耳边常常还能听到一句“宽慰”的话,“人还是个好人嘛”。
没有关于竞争的良性引导,面对竞争,会有两极化的取向。一极,是“算了算了”,没事没事,路还长着呢,排排队就有了,一团“和稀泥”的浆糊;另一极,是常走“下三路”,抖黑料、使绊子、搞暗杠,一出“宫心计”的大戏。
摊到桌面、表达诉求、据理力争……几乎没有人“会用”,因为用了也容易被人归类成“另一极”,被人“坐实”了是个“搞事情”的主儿。
美国作家沃伦在《国王的人马》中这样写道,常有人叫你退一步,退一步等困难过去了再说,于是你往后退,当你退到能看到全局的地步,除了去适应它,你已经来不及做任何改变了。所以别退,千万扛住,扛到最后,要么你强大了,要么困难就真的过去了。
沃伦这里讲的“困难”并不完全是与人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天地人和”,他主要宣导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如果我们把这个范围收窄,单独来看人与人之间的竞争的话,“听人劝,吃饱饭”有时候也挺耽误事的。
我们以为“退一步”会“海阔天空”,结果很多时候是“退一步”完了,转头一看“人去楼空”。竞争性选拔就是这样子的,时机不常有,错过就是错过了,而且一步没有赶上,后面步步都赶不上。
恶性竞争里,有些事关“个人私德”的脏水泼过来,尤其是涉及男女之事的“花边新闻”,如果不立马“原地爆炸”的话,任何“退”的动作在“吃瓜群众”眼里等于是“默认”了,日后更是“百口莫辩”。
所以,当有人劝你“退一步”的时候,不要被从小到大默默认同的“恭谦礼让”给束缚住了,口碑和比赛“双赢”当然人人都想,如果只能择其一的话,我认同“结果”取向,当然还是要“做个人”的,毕竟人生中的“比赛”远远不止这一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