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的盛宴:我们就是元素周期表

[美] 山姆·基恩 著 / 杨蓓 阳曦 译 / 元素的盛宴:元素周期表中的化学探险史与真实的故事 / 未读 / 天津出版传媒集团 /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文图 / 左叔

读这本《元素的盛宴》是需要一点点“门槛”的,这一点可以从书的最后,多达30多页的《附录》可以直接看出来。

对一些人来说,这个“门槛”是读中学的时候,在化学课上欠下来的债,若干年后都没有及时还上;对于另一些人来说,这个“门槛”是因为与这本书的作者山姆·基恩并不在生活在同一个时空语境里,总有一些在他看来略显俏皮的“学术梗”,没有办法在这部分读者的心湖里投下石子泛起涟漪。

我更难,站在这个“门槛”外,自认两者兼而有之。第一层难,是知识储备的缺乏。以前,我一直觉得自己读书的时候,有机化学这一部分学得还不错,至少在高中会考的时候成绩不算丢人,虽然学的是文科,但在理工科的科目里唯数不多的能够拿出来讲的科目便是化学了。可是读这本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书时,我发现自己连老师在课堂上用方言顺口溜教三遍就记住元素周期表,只隔了不到三十年时间就已经全数还给老师了。第二层的难,就是佚事典故积累得少。这本书中很多典型引用的都是近现代欧美科研体系里的典型,难得谈到元素周期表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举的例子也是欧美作家。这方面因为积累得少,所有作者的有些“俏皮嗑”就不大能得懂。

其实回头想想,我泱泱大国从古之今也不缺乏与元素打交道的实例了,往远了说有古代炼丹的术士,往近了有日常生活都能接触到的瓷器、冶炼等。可能是我们在这些领域更偏向于实用主义,更偏向经验的积累,更偏向工艺的精进,而非科研学术领域地将它们琢磨透彻,加上近现代积贫积弱的社会大环境,所以才显得在近现代化学史,尤其是在元素周期表这件事情上,只能是副“毫无建树”的样子。

这本书的一开头,其实是挺抓人的,他举了一个现代生活里,人们常常会碰到的,有明确的化学元素接触意识的生活场景。在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每个孩子都曾被告诫过要注意安全,因为里面的物质就是汞,而它是有毒的。从这个点切进来,再慢慢地以科普地方式讲元素周期表是如何而来的,它又是如何推到了历史的进程,改写了历史的书页,它又如何搅动人性,深入参与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货币、艺术甚至失序的精神世界。

我其实对化学元素与艺术,以及与“疯癫”相关的章节更为感兴趣一些,可能这些内容相对比较有机会“链接”到我原有的知识体系的网络之上。这个章节之中提到了一个手机时代再熟悉不过的一个化学元素——锂,提到了它的药用。“锂能调节大脑中一些影响情绪的化学物质分泌,它的作用机制很复杂。最有趣的是,锂好像能够重置人体的昼夜节律,也就是生物钟。”后面,作者又洋洋洒洒地解释了一番它的作用机制,以及它帮助防治狂躁情绪的神奇功效。

最后,他又不无遗憾地说了一句,“它(锂)却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提供了健康,却压制了艺术,使得一位疯癫的天才最终泯然于众生”。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就想到了李白,想到与李白相似的诸多伟大的天才,他们在创作过程之中呈现出来的癫狂的状态,以及才华横溢、流芳百世的那些伟大的作品。而这些伟大的作品的背后,是各种元素在不同的发应条件下,依照着各自的运转的基本规则,共同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他们创作出来的是化学元素的火花,我们能够感受到的、接收到的、体会的到的便是这些花火的余温。

这里又呼应到作者在前面的章节写到的内容。他说,“换句话说,碘让罗素意识到,理智、情感和记忆都取决于大脑的物质状况。他没发现什么方法能将‘灵魂’从身体里分离出来,于是他推断,人类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人类所遥光荣和大部分烦恼的源头,都完全来自化学。归根结底,我们就是元素周期表”。当我将两者呼应的部分,又重新读了一遍,细细地琢磨了一番,这才意识到这些才是我读这本书的收获。我没有迷失在那些不熟悉的化学元素里,也没有迷失在那些不知道的名人佚事之中,我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多了一些从元素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视角,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