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左叔
周末,有点害怕出门,天气热更是如此。若是迫不得已,需要去商超、MALL之类的地方,就会有些焦虑。
一来,是停车困难,想进的时候,大排长龙进不去;想出的时候,前面总有一辆付款扫码不利索的,磨磨蹭蹭半天不走。二来,是停车费贵到离谱,光有人流、没有销售,盈利点感觉全在靠停车费撑着。
某商圈,吃个饭、看个电影,三四个小时,出门付停车费的时候,常误以为已经成功接轨上海了。以前可能也不会放在心上,甚至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这几年对于价签的敏感程度明显提升了不少。有什么事情一定要去一趟,多半也会聚一聚,集中在一个时间点,绝对不太会手一松、脚一滑,就要去跑一下。
“该省的省该花的花,坐着公交喝星爸爸”。坐公交,其实也是不错的选择,尤其是有了“G”线之后(骨干网公交车),高峰时段的班次密集到10分钟左右一班,再加上有微信小程序,可以实时显示车辆的当前位置,便捷性提升很多。
几番摸清楚了,便可以掐着点出门,掐着点上车,其实也是挺方便的。下楼出门,不因为找包、找耳机、找公交卡、找钥匙之类的事情耽搁的话,步行走到离家最近的公交站,大约需要10~12分钟的步行路程。最后这800米也没有公共自行车接驳,完全只能靠11路来燃烧卡路里。
每天都能集中一个时段,稍微走走,微微出汗,其实也挺好的,运动手表上的步数也能轻松破万。不过,人不是都经常性地干些自相矛盾、头疼费解的事情吗?比如开车去健康房,熬夜刷健身视频等等。就不能用“一边……一边……”造个句吗?
试过搭公交通勤上下班,平时避开高峰时段开20分钟不到的车程,换搭公交车,先步行到公交站约10分钟,再加上车子弯弯绕几个拥堵路段约30分钟,公交站下车再步行到上班的地方约10分钟,基本上在50分钟左右。
公交线路为了连接重要节点和增加潜在人流,一般都会是“截弯取直”的,基本上都是一路歪歪扭扭的线路。早晚通勤高峰时段,如果再加上等上一会儿的时间,可能要接近2个小时。差不多,与每天读书码字的时间相当吧。
这样的效率,如此的从容,估计还要再等上几年才能实践。不过几年之后,在哪里上班,谁特喵的能知道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