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之舞:将人生起落合理化的成分

[美] 安·泰勒 著 / 徐阳 译 / 时间之舞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联合低音 / 试读购买

文图 / 左叔

普利策文学奖获奖作家安·泰勒的这本《时间之舞》挺有意思的,她的这本书只撷取了一个女人一生中的四个片断,1967、1977、1997、2017这四个年份的剖面,也就是故事里面的主人公薇拉的10岁、20岁、40岁、60岁。至于这四个年份之间的启承转合全部被隐匿了。没有线索,也无从知晓。

在10岁的这个故事里,主人公薇拉有一个情绪不太稳定的母亲,一个忍辱负重的父亲,一个同样在不稳定的家庭关系中保持着紧张状态的妹妹。在20岁的这个故事里,主人公薇拉带着大学里认识的男朋友德里克回到小城去见自己的父母,薇拉有一个拿不定主意要不要接受求婚的心态,有一对关系趋向缓和的父母,有一位已经进入叛逆状态与亲情保持疏离的妹妹。

然后就是40岁这个片断,在婚姻关系中的薇拉有两个儿子,丈夫还是大学的那个德里克。他们在驾车的途中因为在讨论其中的一个儿子叛逆到想要退学的行径,最终因为负气开车酿成了车祸。薇拉活了下来,而德里克撒手人寰。人到中年的困境,好在她还在一个能够给予支撑的父亲。

到了60岁这个片断,薇拉与一个热衷打高尔夫球的先生再婚,两个儿子远离了她的生活。她儿子的前女友因枪伤住院,无法照顾与薇拉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女儿。薇拉“听从自己的内心”,不惜与现任的丈夫交恶,跑去另一个城市替别人照看孩子。最终又因为误会而又回到了与丈夫同住的城市。

故事在此处停顿了下来,但从脉络上来看。薇拉应该是最终放弃了第二任丈夫的婚姻,选择了“听从自己的内心”。可能文化差异的关系吧,我只能从原生家族的这个角度来看待这个故事的合理性。对于薇拉而言,成为一个情绪稳定的母亲,可能是她深埋在内心里的渴望。这是每个从原生家庭的缺憾里走出来的人,第一反应会做出的选择。

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可能没有太多的办法摆脱掉父母的影子。第二个片断之中,车祸的成因之中似乎也有薇拉情绪失控导致的因素。虽然这个因素是极其微乎的,但并不能否认它的存在。最终,薇拉去选择“幼吾幼”我觉得是一种补偿心理,在那个可爱的小女孩身上投射了太多自己的童年,以及现世生活无法给予她的天伦之乐或者与之类似的感情。

这本书的妙处,在于隐没了每个时间跨度之间的那些细节,看到不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是如何发生改变的,没有在这本书中得以展现的时间磨平了这一切,留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如果我们割裂人生的经历来看到每一个阶段呈现出来的剖面的话,应该也有诸多的不合理的部分。

有些原本被信奉为人生信条的东西,后面看看轻易就放弃了。立的flag倒了不少,说过的话啪啪打脸,都是要多尴尬有多尴尬的场面。但是,你若是用人生经历的线串起这些点,你会发现其中越来越多的合理化的部分。都说经历重要的原因,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吧。

《工友》杂志 2021年3月刊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