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岁月:阴谋、爱恋以及远去的背影

[英] 乔治·奥威尔 / 缅甸岁月
[英] 乔治·奥威尔 / 缅甸岁月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陈超 翻译 / 试读购买

文图 / 左叔

于我而言,《缅甸岁月》有一个非常艰涩的开场,好在我最后坚持了下来,慢慢地进了小说的情境,能够抓住我的作者对于是人的孤独感描写和把握,就是那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感。当然,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这一本《缅甸岁月》主题并不只有这些,隔了快一个世纪来看这个作品,在现实面前它仍旧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我在《缅甸岁月》里至少读到了三个故事,一个最终得逞的阴谋、一场有疾而终的爱恋以及一个帝国即将远逝的背影。

乔治·奥威尔对于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在内心里一定是有排斥的,否则他不会在下笔设定人物的时候,一定要在男主人公脸上加上一块奇丑的蓝色胎记,而又在他选择自戕之后将这块蓝色胎记的丑陋描述得平淡一些。这个设定,虽然藏得很深,又在爱情故事里呈现着关键信息,但是还是让我觉出其中影射的意味。

故事从一个阴谋开始,这个阴谋的背后是人贪婪的欲望。一个想要跻身殖民者俱乐部的缅甸人,以贪腐和诬告的手段企图拉下另一个跻身殖民者俱乐部的人。这个阴谋曾经一度被化解,但最终还是透过爱恋中埋下的伏线得逞了。然而,乔治·奥威尔内心里对于殖民的鄙夷,还是透过笔让阴谋者吴柏金在一切实现之后死于中风。

一场彼此不平衡的爱恋看似这个小说的主题,表面中存在某种不对等,但实质上都是彼此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去遥远的东亚殖民地不是英国人成家立业的首选,孤女不远千里投奔自己的叔婶也是人生悲苦不得已的选择。是委身于一个略有好感的丑男大叔,还是选择人生还有大好前程的年轻英国军人。

其实不是人性懦弱,而是不得不屈服于现实。唯有男主人公对命运的不公进行了反抗,然而也只是在一切希望破灭之后选择了自杀。

日不落帝国一词最早是用来形容16世纪时的西班牙帝国的,它来源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一段论述:“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 在19世纪这一词则被普遍作为大英帝国的别称,特别是在维多利亚时代,那时候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把大英帝国用粉红色标出,生动地表现出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的霸权。

很多的颓势都是暗伏在鼎盛的喧嚣里,民族觉醒意识以及人本主义思潮都在殖民的阴影下不断壮大。扶植的殖民傀儡政府内部腐朽无法撑起帝国的行政力量深入脉络,盘剥到不留任何渣滓的巧取豪夺掏空了根基。在这本小说里,其实已经看到了“海权时代”日不落帝国即将退场的背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