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忽冷忽热,看淡渐行渐远

文 / 左叔

我开始做个人网站大概是2000年前后,那个时候QQ还叫OICQ,印象中还没有百度。

没有搜索引擎,个站与个站之间靠链接跳转,所以很多“个站”都有一个长长的“友情链接”列表,彼此引流形成了一个不断扩展的网络。这样的做法,虽然“原始”但颇有“人情味”,不像现如今很多“航母级”的网站和应用都在屏蔽外链,形成一个“自顾自”的闭环,互联网的“联”字失去了意义。

2003年,我申请了国际域名leftfm.com,将挂在“热点俱乐部”(这家网站差不多与“西祠胡同”同期,现在已经不在了)服务器上的一个静态页面网站“我在你的左边”移植到asp程序平台上,租用了服务器,改叫“左边频道”,尝试做过网络广播节目,也一直在坚持输出,其间经历了web2.0、移动端的冲击,一路走到现在。

对于一个文科生来说,这些事情其实已经超出了我的“负荷”,无奈热爱催逼着我不断往前。虽然后来我还是放手琢磨技术上的事情,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但这其间的过程还是收获到颇多,包括“转行”当了几年通信技术部门的负责人。

更为重要的收获是结识了很多有趣、有才华、有意思的人,彼此吸引照亮,会有“原来你也在这里”的感触。我一直觉得在网络的游历,是一个“合并同类项”的过程,以兴趣为点会形成“聚核”,让志趣相投的人穿越“深海”找到彼此。

人的兴趣点会因为各自的生活而不断地迁移,年轻时可以谈天说地彻夜不眠的人,也会在烟火生活里变了乏味难以面对。每个人的人生节奏不同,最终想要去的方向也不一样。在茫茫“网海”里偶然间相遇了,但相遇并不是彼此的终点,我们都还有自己要去的方向。“友情链接”里那些不断消失的网站,变成灰色的链接就能说明这一切。

忽冷忽热,渐行渐远,大概是人生的常态吧。有些事物的消亡也是如此,纵使无限怀念也无法阻止它的终结。MSN这样的即时通讯工具退出,从QQ迁移到微信,有些联系不是那么紧密的人,就此失掉了联络;虾米音乐这样的平台选择终结,听歌时写下来的感触也随之烟消云散……

对于个体而言,再如何重要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事物,最终都会抵达虚无,也包括我们自己,同样也是走在一条渐行渐远的路上。我觉得重要的是过程吧,“热”的时候感受内心涌动,“冷”的时候选择各自安好,在渐行渐远的路途上珍惜每一次相遇,学会好好地和他们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