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生活都是合理的,我们没有必要互相理解

文 / 左叔

直至此刻,今年的春节可以说是我最近几年以来过得最为“清净”的一个假期。工作上没有值班的要求,人情上没有走动的压力,时间充裕且富足,状态自律且有效。

人生“空拍”的焦虑得到了释放,能够明确地感受到自已在假期里得到了有效的休整,整个人都是发条拧紧了的饱满感。

朋友圈里当然也有多姿多彩的假日生活,春风春雨、春花春景、吃吃喝喝、玩玩乐乐都是相当美好的。

每个人都有自已更为钟爱的方式,令自已从原有紧绷的节奏中得到放松,这些都是极为合理的选择,当然也应该包括有些人就是迷恋生活节奏紧绷的状态,不愿有片刻松驰的虚度感。

美美与共,各得其所。不必互相认同,更不必相互诋毁。没有什么是高级的、进取的、优秀的,也没有什么无聊的、虚度的、颓丧的,只有更为适合自已的、更为适合当下的、更为便于操作的方式。

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偶有共鸣都是值得庆幸的事情。假期里去看了电影《刺杀小说家》,看完之后感慨良多,炫丽的特效只是皮毛,坚硬的内核才是根本。

这在部电影里,我看到了一丝悲悯,人类长期以来引以为傲的“创造”,必将面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浪潮的冲击。“弑神”的主题既是反抗强权,同时也有对时代浪潮冲击的无奈。

电影的创作团队捕捉到了这个主题,但又将它藏在玄幻的故事外衣之下,且藏得很深,并不太容易被人发现。当看到评论里有人说它是部烂片的时候,我觉得也是极为正常的一个评价。

当然,也极有可能在创作之初,创作团队并没有这样的想法,在整个作品作为一个“系统”呈现的时候,观者从一些“旁枝末节”中捕捉到了一些“线索”,给一个作品附会更多自已“先入为主”的想法,“借题发挥”了一把。就好像,我硬要把这个深刻的主题给这部商业片一样。

每个人都有自已的视野,也有各自的知识体系,接受一个新生事物给出初步印象,第一步的反应就是从过往的经验中找解释。如果找不到与之相关的内容,就极容易产生否定它的情绪。就好像,我们用“不在乎”的情绪来掩饰“得不到”的窘境。

这也是极容易理解,从人类生存挑战的角度来看,面对不确定的、无法掌握的东西,我们总免不了有恐惧的心态,会不自觉地用否定它的方式,来克服内心的恐惧。

在所有的感受中,任何人第一印象的主观感受都是值得尊重的。因为我们无法预知对方经历过什么,也无法真正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看待同一个问题。

我们常说要互相理解,但在实操层面上,这是一件极难做到的事情。我们用自已的经验将别人的行为“合理化”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件“极不合理”的事情。

我们所能做的事情,只能是尊重各种差异的客观存在。我们所身处的这个世界足够丰富精彩,既是因为美美与共,同样也是因为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