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貘夜行:传说中的吃梦之兽

孙频 著 / 白貘夜行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文图 / 左叔

以中篇的体量,独立成书。读起来,会有“轻快之感”,我在做摘抄的情况下,基本上一个白天也就读完了。这样的“载体”形式,可能会让很多对“大体量”存有敬畏心的读者,找到某种更易“计数”的获得感吧。

最近一个阶段,密集地读了孙频的三个中篇。依次的阅读顺序是《天空之城》《狮子的恩典》以及《白貘夜行》。这个顺序是随机产生的,但我却觉得其中冥冥有安排。

最为直接的感受是,《白貘夜行》是这三个中篇小说里面整体把控更显“功力”的作品。《天空之城》让我觉得孙频在情节推动上有一种难以言表的“乏力感”,《狮子的恩典》,则会莫名地喜欢她那非常有画面感的开场,却又对她没有将那“象征物”的线从头牵到尾而感到一丝丝失望。

《白貘夜行》在整体结构的把握上以及情节的推动上,包括“核心主旨”的表达上都是更为精密一些的。仿佛看完了泼墨山水、写意花鸟之后,终于见到了一幅工笔人物。一纤一毫,都让人感受到“控制力”。很难想象,如何这个阅读顺序是倒过来的,极有可能会有“败兴”感。一开始把“标准”拉高了,可能会产生“什么玩意儿”的心理落差。

在我看来,小说都有一个“坚硬的内核”,而创作者用密密匝匝地情节将它“包裹”起来,却又处处留下“蛛丝马迹”让有缘人寻得见。然而这个过程,就有了“功力”高下之分,留得过于“直白”,对于阅读者而言,少了“探索”的趣味;留得过于“隐晦”,则容易让人因为寻不见而感受到“不知所云”的茫然。

当然,还有“千人千面”的审美诉求在其中,最好每个人都能在芜杂的情节之中找到共鸣点,尔后再生出探索“坚硬的内核”的兴趣来。概括一下,想要达到某种“恰好的平衡点”是极难的。《白貘夜行》在我看来,应该是达到了这两个层面,有个非常明确的“坚硬内核”,同时线索也留好了,包裹得也很紧实,有趣味性,也容易引发深思。

《白貘夜行》的“坚硬内核”,其实也孙频这三个中篇小说一贯的“母题”:挣脱与归来。小说将人物设定成四个师专毕业“沦落”在小煤城教书的女性,卡在“上不上、下不下”某个尴尬点上,梦想、眼界、心气和能力都有各自的局限,然后二十年后,四个人活成了各不相同的“姿态”。依我看来,可能更像一个人的诸多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辟开成了四个人,就自带彼此无法理解的立场和局限。在“同行人”身上,看到自己也许的“可能”,却也幡然意识到更为坚定的“不可能”。

人生如梦,爱与自由。现实种种,得与偿还。我喜欢这个小说的标题。貘,传说中的吃梦之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