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又拿多年积攒的人品在做修行

国际象棋

文图 / 左叔

陪女儿去参加一个国际象棋的免费体验课,一路上孩子都在问这问那的,但我却一个答案都没有。除了在电视上偶尔扫到一眼有人对弈,我对这个项目的了解,只限于它的名字“国际象棋”。家里没有这样的氛围,孩子自然也无从知晓“棋”中的乐趣。

女儿读二年级后,学校每周会安排一节体育课教授中国象棋。我给她买的是折叠棋盘、磁吸象棋子,但通常撑不到半学期棋子就七零八落了。孩子似乎对这个兴趣也不大,也不见她主动想要与我“过招”,不像自己小时候刚学会那会儿,总想找人试手。

回想自己小时候还真没有现在的孩子见识世面多,公立学校哪里会有开班教授这件事情,即便是有私人会教,家里怕也拿不出学费来。象棋这东西也就是与老长辈或者大孩子们玩了出来的,“炮打隔子象飞田”在练手之中慢慢就记熟了。求之不得的东西,通常会多出一份珍惜来。

我以为国际象棋这么小众的课程,现场来的人应该不会多。城市小、人口少,在这个城市活久了,也习惯很多事情讲比例都是漂亮的,但一旦落实到具体的数字上就有点难看了。下午一点的这一节体验课,人还是挺多的,现在十来个孩子,年纪有些落差。大的感觉有五六年级的样子,小的估计还没有念书。

短短几十分钟的讲授,孩子们还是很快地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常识、历史典故。我觉得相较于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对于孩子还是有天生的优势的,至少棋子是立体的、也比较形象。王就是有皇冠上有个十字架的、马就真得有个马头,敌我双方以颜色区分就好了。

中国象棋则是典型的“留白式”审美传统,棋子不具象且仅用汉字标注,象与相、卒与兵、将与帅都还分出你我来。对于年纪太小的孩子,可能在最初的阶段接触起来也是有点困难的,且不太容易走到更深入的地步。上手难了些,但是因为有群众基础,街面上开班教授下中国象棋的辅导班、考级等等的倒也是的多的。

散场后留下来了解课程安排的人并不多,我不知道旁人与我是不是有一样的顾虑,担心小孩子在培训班里学会了,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家长也帮不了手,孩子回家连个练手的人都没有,博奕式的项目,孤军难为阵啊。如果安排亲子同学的课程会不会略微好一些,可是很多家长将孩子送去兴趣班多半是为了脱手获得自由。我也没去过问他们的具体课程安排,也许他们已有这方面的考虑,只不过没有在体验课程中讲明。

这几年,像国际象棋培训这样的“新生事物” 纷纷涉足这个人口基数微小的城市来开拓市场,我们也终于能在自家门口享受便利。有些项目的确赶上了“一招鲜”的好机遇,但也并不是所有的都能够踩得准节奏,折戟沉沙的始终是大多数,而敢于“吃螃蟹”的都是在拿自己多年积攒的人品做修行。

这让我想起另一件事情来,我有一个朋友想将布艺窗帘和甜点咖啡做成一个复合式的店,开在传统老社区周边的街面上,她与我这个没有任何商业经验的人商量,我听完她的想法之后感慨这个设想非常大胆。未经市场检验,我实在不知结果会是怎么样,可是如果连想都不去想了,试也不去试,那么也真得不用再去期待什么样的好结果了。

国际象棋

国际象棋

国际象棋

国际象棋

国际象棋

国际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