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影不离 x 院喜:世代传承中不曾弥散的仍旧是那些坚硬的内核

阮义忠:行影不离

文图 | 左叔

我相信世间万物总是被某种东西牵联着、左右着,你会遇到该遇到的人事物,而最终你能拥有和收获的、挥别与错过的,又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这种东西多半是我们无法解释的。有时候为了自圆其说,我们通常将它称之为缘分。

一个在网上有一搭没一搭聊了十多年的朋友,一周前便说要来苏州,约了能否见上一面,说好周日上午去逛诚品书店。前两晚,我大概因为游泳失温,发低烧一整晚,心里想着这次约见怕是要毁了;而他前一晚,游船夜赏金鸡湖行程因为暴雨取消,已经提前去了一趟诚品书店。

周六晚提前打好预防针,怕周日不成行,约好九点前再确认消息。至于去逛什么,如果能见上面再说。周日一早醒来,我奇迹般地恢复了神清气爽,于是决定驱车前往。可周六断断续续下了一整天的雨,怕一路上途经之处有积水,绕道高速走了一圈,等见到面已经十点半的辰光。

见到面,商讨去哪里,两个人一筹莫展。他八年前学生时代穷游过苏州,逛过几处名胜,而我虽然在苏州生活多年,但也仅限于郊县区域,也是除了几处名胜,就不知道哪里有既方便雨天停车,又方便用餐的地方。于是,大家为了保险起见,决定再去逛一遍诚品书店。

周末,又临近饭点,诚品书店也是停车不易。在月廊街的单行道上磨蹭了足足半个小时,才进得地库停车场。入口处便有一个停车位,转身便是直达电梯,顿时有了一种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尽的感觉。进了电梯,他问去几楼,我说直接从顶楼开始逛下来吧。电梯直达三楼,出来便是摄影绘画艺术图书区,旁上紧挨着听闻很贵很难吃的西餐店正在局部装修改造。

他口中喃喃地说这一区已经逛过了,东西好是好,只是价格不美丽。他又说,其实也是内地图书一直很便宜,知识和创作不值钱而形成的反差。然后,我一抬眼便看到这一区上面有一处叫作辰光露台”阁楼正在做一场名叫“院喜”的展览。我问他,上面你去看过了吗?他摇了摇头。我一边领着他上去,一边介绍前几次来看过的不错的新锐创作者的展览。

一场手机摄影为主题的展览,主展人是一个叫阮玺的陌生面孔,投影幕上放着创作者的采访视频,墙上是创作者的介绍,那短短几十行的字当中我迅速扫到了关键字:阮义忠。介绍里交待他们是父子关系,而我也马上想到了我还没读完那本书:阮义忠的旅行手札《行·影不离》。脑中立即浮现出此文开头的感慨,觉得冥冥之中很多相遇都是安排好的,你总归会遇到你想遇到的。

院喜手机摄影展

《行·影不离》是阮义忠先生在创办运维《摄影家》杂志前后,行走各国拜访各位知名摄影师、参加摄影节活动的旅行笔记,以文字的形式旁白出图片影像凝固瞬间之外,那些微妙的、流动的、稍纵即逝的人情与感受。相信很多人与我一样在读过他的《失落的优雅》等著作之后,已经熟悉并且喜欢他的文字表现力以及平实的叙述风格。

在这一本书中,阮义忠先生一再提及当年因为创办《摄影家》杂志而与多国知名摄影师结缘,这些摄影师其中不少身处第三世界的极度封闭的小国,也有一些住在因为战乱和体制的关系极少对外开放好开放的外邦,但因为彼此认可的价值取向和相同的兴趣爱好,让原本充满变数的旅行变得顺畅,让言语不通的交流变成老友式的对谈。

阮义忠先生这本书所提及的年代还是胶片时代,在这本书中提及到很多摄影师也是胶片时代的摄影师,他还多次提到了胶片冲印技术及相关设备以及严肃摄影所面临的尴尬处境,应该说是一个非常传统意义上的摄影师,而眼前办展览的,他的儿子阮玺先生,是一个生于八零后的新生代,而这场展览的拍摄设备是手机,中间既隔了摄影技术的发展,同样也隔了世代的变迁,当然最为关键还是有理念上的差异。

世代传承之中必定有一些东西是要被挑战,被舍弃的。为了打开心中的问号,我们在展区停留了一会儿,看了一段阮玺的采访视频。在这段影像之中,他举了一个例子,说一次父子同时面对一个画面,他掏出了手机迅速地拍下来了,而父亲拿出了相机却错过了画面。当时父亲看到他拍下了那一幕,脸上有笑容的。在很多子承父业当中,既有传承,亦有突破。我猜想这大概就是这个笑容背后的深义吧。

阮玺说,很久以来手机摄影一直不被认可,很多人将它归结于技术因素,因为手机达不到相机的技术指标,而他认为更多的仍旧是观念上的落差,然后他絮絮地说了一些什么,我在被来来往往的人打扰了没有听清,但我相信他办这个展览也是从某个角度来证明,摄影的价值在于主题的深义,而所谓的技术指标,甚至所谓的画面表现力,在某些场合并不是绝对标准。

新生事物一定是对传统的绝对挑战吗?我觉得其实未必,技术手段升级的外在的表现形式,其中的内核必定仍然是坚硬的传统。

我又联想到,上一次在微博上写关于阮义忠先生的那一本《失落的优雅》读完感受。阮先生也曾在微博上与我有一些互动,我虽然不知道这样互动是不是幕后团队的代劳,但我猜想依着阮先生办杂志多工种亲力亲为风格来看,应该是本人所为。如果单从这样的举动来看,无论新老,其实每一代人都是活在当下的,都在享受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而在便利之中的内核仍旧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后来,我和那位朋友在二楼的露台喝了杯咖啡,聊到了彼此的近况,提到了共同认识的故人,又说到了如果人生重新选择又会怎样,在那个当下,我忽然觉得我们见上一面,聊一聊天才是此行的目的,至于选择什么样的场合喝这杯咖啡,或者在哪里逛一逛,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我们在人生际遇之中辗转,光是即时通迅交流工具已经换了无数次,却一直还能保持着一搭没一搭的联系。我想这其中最重要的,不是那外在的交流工具,而内在的想要彼此倾诉的需求。

我不知道用这样的类比是否合适,但我看到了不同世代的摄影师对于自己所秉持的内核的坚定把握其实一直并没有太多的变化。

s28061257

作者: 阮义忠
1950年生于台湾省宜兰县。22岁任职《汉声》杂志英文版,开始摄影生涯。阮义忠的著作丰富,对全球华人地区的摄影教育卓有贡献,其中尤以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当代摄影大师》《当代摄影新锐》,以及1992—2004年创办的《摄影家》杂志影响最巨,被誉为“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中国摄影教父”。近期出版有摄影随笔集《一日一世界》《人与土地(增补本)》《失落的优雅》《正方形的乡愁》等作品。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副标题: 阮义忠的旅行手札
出版年: 2015-3
页数: 267
定价: 49.8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10834875
简介:
阮义忠是位百分之百的人文主义者,顽固地坚持着报导摄影。他还有一项在摄影家身上很难见到的特质,那是能以批评的态度来整理、编辑自己的作品。这本书是阮义忠以及夫人一起旅行欧亚的摄影随笔。他用独特的视角记录了欧亚一些小城市的人情冷暖、风土民风。语言平实朴素却渗透着深刻的力量。通过他的文字读懂一代摄影大家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