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悟出自己才懂的那个主旨

一本无序无跋丛书中的某册,被割裂了来看,特别像当年港台音乐风潮西进的时候,内地音像出版社引进发行的某个歌手的精选集,创作背景被模糊了,作者在文字之外想要表达的东西也被模糊了,只剩下了没有关联的旋律兜兜转转讲着不着边际的故事。当然王安忆的这一本《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要比当年进入发行的流行音乐作品稍好一些,出版社还是将一些作者的文字关联到了一些,找到他们一脉相承的联系,书中收录的作品从上个世纪八十年到到这个世纪的早十年的作品,关于两性的话题,关于城市的话题。

王安忆对于上海应该是有情结的,这一本书提到了她有一段时间去图书馆、档案馆查证上海史料的内容,这让我想起13年时候读她另一本作品《天香》的时候感觉,我猜想这个过程大概最终的结果便是《天香》这样一部将上海浅浅几百年历史以一个家庭兴衰成败托出来的源头吧。书中当然也有一些个人觉得思考深入的文字,比如她将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作了类比,从城市风格到人情世故都一一作了比较。从四四方方天子脚下浩荡而过的风,到弄堂里面九曲八拐的气,衣着、俗语、吃食、气度都看出两个城市不一般的品格,这个文字应该有些年头了,依稀记得自己读书时便读过,只是不记得当时的出处了。

这部书于我个人而言最大的意义在于收录了《白茅岭纪事》,白茅岭位于安徽,应该是上海的飞地,作为劳改农场之用,关押的是上海的“失足妇女”。当年不知道何故,王安忆有了去白茅岭采风的机会,与女犯们聊天。这个纪实文字的背后,有另一个创作的意图,便是《米尼》。而这段纪事文字便看到了一个文字工作者在众多不同的表象之外,如何找准自己想要表达的那个意象和情节,有些情节脱胎于采访的内容,却又被整个故事主旨所用,《米尼》后来翻拍成了电影,选角定的是李心洁。

那部电影我也曾经推荐过,但并不自己很满意的,至少在选角方面不是很满意的,总觉得米尼这样的角色或许周迅会好一些,如果一定要有一个海外演员来号召票房的话,也许莫文蔚也行,“四目相对却无能为力”的绝望,大概全在演员的眼神里,李心洁还是空了一些。电影已经是二度创作了,李心洁版本的米尼其实与文字作品的出入算是比较大的。作者想要表达的与读者能够接收到有时候并不在同一个频率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凭着自己一腔肝胆去模糊作者画好的面目,最终得到的唯有自己才懂的那个主旨。

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

作者: 王安忆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 2012-8
页数: 232
定价: 2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非虚构文丛
ISBN: 9787513306553
内容简介:
《王安忆: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作为“王安忆·非虚构”系列中的第二本,收录了王安忆多篇散文佳作,作品分为三辑。其中《寻找上海》《上海与北京》《遍地民工》《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女作家的自我》《白茅岭纪事》等文章广为读者喜爱。身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大家,王安忆以其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写作功底创作了一篇篇具有浓郁海派文学特色的优秀作品,给读者以酣畅淋漓的阅读快感。《王安忆: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用白描的手法记录了上海这座城市以及生活于其中的男男女女,王安忆对上海的书写几乎带有隐私意味。还收录了她对同是海派女作家的张爱玲和苏青的精辟评论。
作者简介:
王安忆,1954年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亲移居上海,文革期间赴安徽插队,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1998年获得首届当代中国女性创作奖,2001年荣获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最杰出的华文作家”称号,2011年 获布克国际文学奖提名。著有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长恨歌》、《桃之夭夭》、《遍地枭雄》、《天香》等;中篇小说《小鲍庄》、《我爱比尔》、《隐居的时代》、“三恋”、《月色撩人》等;另著有包括了《王安忆短篇小说编年》、《剃度》在内的多部短篇小说集,以及《独语》、《寻找上海》、《故事和讲故事》、《心灵世界》等非虚构作品。其中《长恨歌》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