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图文作品中,最爱的大概便是食谱,虽然这几年因为新陈代谢变慢的关系,而开始节食之外,成长的三十余年时间里面,对于美食的偏爱也蔓延到了图文作品之中。平日里,我也会偶尔下厨,做一日三餐,但终究是居家生活粗陋,所以每每看到精致的图文作口中,呈现出来易于常态的美感之时,总是有特别不一样的感受,对于自己已然认定的美味又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和理解。此前遇到过没有图文配备的美食文字,也有那种搭配游记一并介绍的图文作品,但都与这一本日籍旅华作者吉井忍的作品不同,这本书除了美食之外,还有浓浓的人情回忆,实属难得。
不知道为什么,对于美食的概念常常会想起旧时的人事物,小时候在什么地方吃过什么东西,纵使此后长大了,人生的阅历变得绵长且辽阔之后,每每吃到陌生新鲜的东西的时候,总是会去拿它与小时候吃过的东西作比较,这个比较像当年的什么,那个又不及当年的那个好之类的。百味尝遍之后,还是觉得最初的味道是知根知底的问题。我猜想人的记忆体系里面必定有一套是与味觉相关的记忆系统,这使得我们文化体系里面那一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了生物学上的根。在吉井忍的这一本图文杂陈的书籍里面,虽然介绍是在中国内地的生活,现地取材的各种食材,但最终呈现出来的,还是自成体系的日式内格的成品,摆盘、装饰以及口味。她在文中有提及,偶尔想家的时候会混迹在日本的论坛里面看当下流行什么,虽然仿佛隔了一层什么,但内心里面仍旧有一丝丝温暖感。
这本书是在豆瓣阅读上开了坑,继而完成的,不过书籍的编辑和结构还是有一个传统的编辑思维在里面的,先是按春、夏、秋、将“四季便当”点了题,每一季里面再按“食草男的一周”和“食肉女的一周”分开展示素食主义与肉食主义者的不一样的食谱。当然如果这一本书只做到这个程度,并不能让这本书脱离掉俗套,而在这些食谱的边上,另成一个体系地写到一些与这些美食相关的人生,一些在中国求学、在法国旅居以及幼年和学生时代生活日本时的一些细节,当然还有一些史考,这些细节丰富了文字和食谱本身,这本书脱离一本简单的工具书的格局,而有了人情的温度。
和很多人一样,现在一般“双薪族”的三口之家,一日三餐几乎只剩下一至两餐能够共食。大家都很忙,午餐一般都在工作或者求学的场合解决,早餐时间匆促,一般一个点心路上便解决了。晚上回来特别晚,心力疲惫之际往往又以节食为借口减免了。而我们小时候端着碗东家盘子里面夹一夹、西家汤碗里来一勺的岁月,随着农耕社会的瓦解而变得不复存在。甚至一些都会生活的家庭几乎一个星期只有一两次共餐的机会。偶尔遇到周末或者休息日,又懒得去动手,现在外食又特别方便,电子商务更给人宅在家中的理由,很多人家厨房除了烧开水之外,几乎不再动火。吃饭从家庭生活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事情,不知道后世代的人关于家庭的回忆里面还有没有关于食物味道的记忆。
作者: [日]吉井忍
日籍华语作家,现旅居北京。毕业于日本国际基督教大学国际关系专业。曾在成都留学,法国南部务农, 辗转台北、马尼拉、上海等地任经济新闻编辑。
现专职写作,致力于向华语读者介绍日本文化。任 《南方周末》评论版撰稿人、《城市画报》及《南方人物周刊》特约记者、日中友好协会驻华记者。作品亦见于《知日》、《鲤》、《东方早报》等报刊。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4-10
页数: 384
定价: 69.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49555321
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作者朴素温馨的关于美食的记忆、家常而可口的便当菜制作方法和步骤,以及关于制作便当的一些实用小贴士。作者秉持“使用当地当季食材”原则,让日常便当实惠、健康而美观。书中关于便当制作步骤的介绍清晰、简洁,并配有步骤图片,初学者也能轻松上手。
本书分为春夏秋冬四个篇章,按照季节的轮转选择健康食材,让便当也充满元气和色彩。四个篇章共介绍了四十个和风便当,也给了读者充分的空间选择自己喜爱的菜式。
本书文字质朴而温馨,在带给读者感动的同时,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与家人的细微关系,引起热爱生活者的共鸣。文中对于便当菜制作方式的介绍又非常实用,可以让忙碌的上班族也能享受健康而美好的便当时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