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理&318国道&郭沫若

 This Photo @ LeftFM.com

很喜欢《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在今年10月做的关于318国道的专题,他们将这条与北纬30°几乎平行,连接上海与西藏边陲小镇的国道称为“人文景观道”。他们关注了这条中国最长国道的沿途的人文建筑、自然风光以及宗教信仰,甚至是沿途杜鹃花的品种、分布以及与自然的互动关系。旅行者的足迹去了安妮在《莲花》当中提到的“墨脱”,提到了那种在经历在长时间闷热艰苦的行走之后,得到一丝清爽空气的快慰……

很欣赏这样的选题,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来展示。有时候给一些东西的时候,并没有必要一古脑地砸下受众,有时候,留一些空间给受众去想像也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其实这样的道理在生活当中彼彼皆是。

虽然工作之后,我每年都花半个月的时候走在路上,但一直都是沿海岸线,去一个又一个城市,却一直没有深入过中国的腹地,至多也只是云南的一些边陲口岸而已。最近几年,我一直计划着去湖北或者四川,因为经费或者健康的原因迟迟未能实现。

旅行的意义于每个来说都不一样,而旅行的方式亦有多种可以选择,可以像苦行僧,也可以造就阶层的不平等,当然旅行收获也各自不同,就像读一本杂志,有些人会注意这些,而另一些人会注意到那些,这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在我的印象当中是一本容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身的杂志,所有的人都可以透过旅行者的镜头和笔触去了解一些我们也许永远无法抵达的秘境。那些取自自然的的风景以及旅途当中的手记,让很多受困于生计或者时间当中的城市兽类蠢蠢欲动。我无法得知是否有人会在它的指引下,而走了漫漫的路程,但我相信杂志所传承的一种人文精神一定会通过隐秘的管道抵达某些人的心里。

第10期318国道专题当中提到了郭沫若笔名来自于他家乡的两条河流,一条是青衣江,一条是大渡河。青衣江古称“若水”,大渡河古称“沫”,多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我以前只知道他是四川乐山人,还真不知道还有这条典故。

 This Photo @ LeftFM.com

引用
郭沫若(1892~1978),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原名开贞,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漂流三部曲》等小说和《小品六章》等散文,作品中充满主观抒情的个性色彩。还出版有诗集《星空》、《瓶》、《前茅》、《恢复》,并写有历史剧、历史小说、文学论文等作品。1928年起,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著作,成绩卓著,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天地。 《棠棣之花》、《屈原》等6部充分显示浪漫主义特色的历史剧,这是他创作的又一重大成就。著有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诗集《新华颂》、《百花齐放》、《骆驼集》,文艺论著《读(随园诗话)札记》,《李白与杜甫》等。著作结集为《沫若文集》17卷本(1957~1963),新编《郭沫若全集》分文学(20卷)、历史、考古三编, 1982年起陆续出版发行。许多作品已被译成日、俄、英、德、意、法等多种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