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天空再深:展现了林夕愤怒的一面
依稀记得上一次读林夕的散文集《原来你非不快乐》的时候,写了一篇题为《每个码字的人都有两套笔墨》的千字文,提及每个人其实都有很多面向,文字作者更为如此。林夕为普罗大众所熟知的面向便是他作为填词人的作品,虽然最终是籍由他人之口唱红了,但更为重要 ...
依稀记得上一次读林夕的散文集《原来你非不快乐》的时候,写了一篇题为《每个码字的人都有两套笔墨》的千字文,提及每个人其实都有很多面向,文字作者更为如此。林夕为普罗大众所熟知的面向便是他作为填词人的作品,虽然最终是籍由他人之口唱红了,但更为重要 ...
《我和那些猫店长的午后时光》是一本以图为主,阅读起来比较轻快的书,这也是近几年来畅销书的基本配备,能够在从台湾版本引进内地发行也在另一个层面印证了这件事情。因为生活太匆促了,很多人都希望阅读不要成为一件有担负的事情。翻看这本书,只需要半日时 ...
我不知道这几年严肃文学市场如何,单纯就是我个人而言,其实远离了校园环境之后,读严肃文学的机会越来越少了,特别大部头的长篇作品,几乎没有办法啃下来,即便是读完,也是因为读书的时间过于零散,而往往没有办法从宏大的作品当中领悟到足够的深意,其间的 ...
人民文学出版社发行的江弱水先生《陆客台湾》,副标是英文的,取得既是谐音又是同意,《Look at Taiwan》。一张泛黄的地图为封面,内页里散落了江先生拍的一些照片,虽然不是专业的质感,倒也是清晰且与意味的,整本书基本上以台湾的地名为辑, ...
这本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粗粗的翻一翻便知道是某港纸媒专栏集辑而成的书。不知道是这家出版社与某港纸媒有版权合作协议还是怎样,其实最近陆陆续续看到的艺文圈内的明星执笔的专栏,几乎都是以他们家的厂牌集辑成书,再与公众面市。不管如何,题跋 ...
读闾丘露薇这本《行走中的玫瑰》,正值整个人最不在状态的七月。通常每年七月整个人都处在一个极度不在状态的情境中,一方面是高温不散,睡眠不好,整个人昏昏沉沉,尤如走肉;另一方面是工作压力,很多迎来送往的事情都集中在一起,又不是自己擅长的部分,总 ...
知道朱伟是因为《三联生活周刊》上的生活圆桌专栏,大学毕业至成家那一段时间,长期订阅该杂志,生活圆桌专栏是比较感兴趣的栏目。依稀记得某次去北京朝圣的时候,还专门去了一趟三联书店,拍了一些照片。在公共图书馆借阅图书的时候,第一时间扫到朱伟的名字 ...
我是在图书馆借阅林青霞这本《窗里窗外》的,从得知出版消息,到最终能够拿到手,耗时有一年之久。很久一段时间,在图书馆系统里查到此书在库,却无法在书架上觅得踪迹,后来与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混熟之后,他们才告诉,这样的情况,多半是这部书虽然已进入了系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慢慢地开始抵触心灵鸡汤式的文章,害怕有人在那边慢条斯理地讲人生、讲大道理、讲自己各式各样的过往和感悟。我猜想人生的叛逆大概是呈螺旋上升式模型的,少年时的叛逆很多时候是为了叛逆而叛逆,但人生积累到一定的阶段后,生出的那种 ...
因为与那段历史隔了年代,没有更深切的感受,加之对中国美术界知之甚少,所以读张郞郞的《大雅宝旧事》远没有读王军《城记》来得容易入戏。读书这件事情,本身也是二度体验,没了自己的背景,其实是很难找到共鸣的。文中出现的人物均是中国美术界的泰斗级的人 ...
说实话王安忆的这一本《天香》其实并不好读,一是书中古僻字过多,每每遇到都要翻阅字典,旧时的人取名又爱出处和典故,一个偏旁部首居然也会衍生出那么多不同的字意来,恰如有机化学的分子式一般,结构复杂,而这些在现代生活里早已经散落,不再细分,因而落 ...
是在点点网看到谷岳的一个专题,才近而在采购图书的时候,无心地选中这一本《搭车去柏林》。以较为缓慢地速度读完一个男人犹若史诗般地搭车穿越亚欧大陆,如朝圣一般去见自己的女友。我更愿意将这一次的实践看作是一个成功运作的项目,我相信对于实践者而言, ...
过了三十之后,我的文字就很少写生活了。日常在码的字,无非是一些华语唱片资料收集的转述,偶尔对着不中听的歌或者不中看的电影发两句牢骚,也许永远也用不上的节目文稿。从散漫游吟的状态进入到考证式的思考。不是因为神经不够敏感了,看不到人世间的冷暖, ...
这个月读的书比较杂,有本来就应该是自己读书范围内的王小波的《夜行记》,也有“劝人向善”的读史长智慧的《为臣之道》,最不应该出现在读书书目里,却在读完之后能够生出一些感触的却是《凯特式王妃-英国最具魅力皇室成员的时尚风格手册》。其实,欧洲皇室 ...
清明假期回扬州祭祖,匆促浮生里得闲三日,困扰数月的失眠早醒的问题迎刃而解。每日醒在念书时的旧床上,看飞舞的尘埃在透过窗帘晨光里跃动,幸福指数顿时飚回少不更事的年代。想到这几日读石一枫《恋恋北京》当中写到的“B哥”,似乎也在纵横四海当中解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