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此身未老:成长的本质便是取舍

趁,此身未老 阿Sam
阿Sam / 趁,此身未老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博集天卷 / 购买

文图 / 左叔

阿Sam算是故人吗?也许,算是吧。虽然没有过任何交集,但应该也是关注比较久的一个博主。已经记不清当时有没有交换过友情链接,但现如今回头想想,那些写博客并坚持得比较久的其实数来数去就那些人。很多人换了平台,更多的人换了跑道。

写作码字是一件极为清苦的事情,除非有强烈的表达欲。换作是我,单靠稿酬是没有办法支撑的。

完全不记得是否交换过友情链接,我大概率是从“私会鲁斌”的友情链接逛到“阿Sam的午夜场”的,依旧还记得暗调子的网页设计风格。他与鲁斌都曾在武汉读过书,尔后又到上海发展,私底下应该有些交集。

我认识鲁斌的时候,他还在武汉读大学,写一些属于他那个年纪的东西,现如今他已经转型去了电商圈,重新回归大概率要等到功成名就、放下浮名之后了吧。尘世间,人无可避免地成长,成长的过程自然是蜕去一些东西,留下另一些东;追逐一些东西,失去一些东西。成长的本质便是取舍。

《趁,此身未老》当中的文字时间跨度其实蛮大的,感觉应该有一个“十年”在里面。虽然是“旅行”的外壳,但骨子里更多的其实是“私人体验”,这种体验叫“孤独”。“孤独”,有一阵子是一个相对“高级”一点的字眼,可是用多了、用久了便生了“矫情”的意味。

这份“矫情”是需要放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当中来看的。年纪轻的时候,很多事情我们想不透,所以自然无法看淡;即便是有一些心智成熟一些的,能够猜测到一些,但终究无力克服内心当中的欲念。

阿Sam记载下来的很多旅行,与情感变故、工作压力相关,像极了我们很多人会本能选择逃离“灾难现场”一样。离开了原有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支撑结构,人为制造出一种暂时的“孤独”,这种“孤独”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地冷静下来,去做取舍、割裂、告别、埋葬等等充满仪式的动作。而这些旅行,成为我们心灵上的“修行”。

阿Sam说:“人为何要修行?因为内心的浮躁和压力已经完全超越了已有的知识积累……”我觉得,修行这件事情,也不单单是我们的知识积累遇到了瓶颈,还有一些是我们对自己的认知抵达了一个新的层级,对于自己在很多取舍选择面前无能为力的那一部分的“认命”。

宿命般的“一错再错”确实是不成熟,但不成熟这件事情不仅是每个人必经的,也是迷人的。很多答案需要交给岁月、交给成长、交给一次又一次的挫败。终有一天,人会抵达一个相对通透的状态,找到了面对取舍选择时的要义和关键。一旦得到这个,便不会再有面对滚滚红尘的慌张。

阿Sam在这本书里写道:“我们可以戒酒戒色戒掉一切以为丢不开的东西,只是我们永远戒不掉对某种温存的迷恋,对某种过往遗恨的释怀。……对于过往,我们时常无法戒掉。”

从这话句大概能够看得出来,他似乎找到了属于他自己打开成长取舍困惑的那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