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左叔
在我的阅读经验里,摄影师执笔的图文集,文字自然是居为配角的位置的,有一些稍有功力的,会让文字成为“看图说话”的样本,另外一些则以更为暧昧模糊的方式来处理文字与图片的关系,而文字“轻”则是普遍的。
这种“轻”不仅仅体现在体量上,也体现的信息、知识、典故、渊源等各不相同且都能向读者传递能量的地方。
林帝浣在九州出版社发行的这一本《唯有中国才有的美:遇见·新疆》的文字也不可避免是“轻”的,但字里行间里看得出来,作为一个风物摄影师,他有自己的思考以及表达的特别之处。虽为广东人,他的文字里有一种行走江湖的落拓质感,擅于在“自嘲”中找到那一份幽默感。
说实话,他的文字风格确实让我改观对广东人“不是很幽默”的既定印象。可能是这个打破常规之处,让我透过这份“轻”看到一个人投身于喜欢喜好之事后满心欢喜的那份“重”。
去过新疆,留在我记忆深处的印象都是“高饱和度”的画面,在这些画面的背后是人情的热烈。久居江南,不自觉得就强调起来所谓的“温婉”,而到了天地开阔的新疆,这“温婉”就撑不住了。
在热烈的人情面前,一份提防之心会卸下,常年不动的肢体随着音乐节拍也会自然地摆动起来,不是酒多了之后的失态,而是被拘禁太久的灵魂在此处被感染而忘形。
我猜林帝浣的新疆之行也是,与同好们结伴走天涯的感觉,此生不多,值得忘形。
他拍了很多风景,也拍了很多维族少女,甚至还以“老叔叔”的姿态用镜头记录下了与他结伴同行的新疆籍空姐……在他的镜头里,相较于风景,人物总是更精彩一些。这也许是“视界”的关系,在开阔的天地里,人更趋向于远方,而在局限的环境里,人更关注于眼前的细微处。
这些构图取景、拍摄主题看似无心,其实却是深植于每个拍摄者的成长环境之中,成为影响他们在刹那间做出选择的关键。
他在一张雪山草场的图片下配了一行文字写道:“有幸翻越天山,尽管很艰苦,时间也仅是短短的一天,但对于出生长大生活在遥远的南海边的我来说,这是人生里难忘的一天。所谓旅行的意义,说到底,也不是:去到了不一样的地方,而那里,让你在余下的岁月里,一直念念不忘。每当想起,嘴角还会呈现一丝微笑。”
回想自己的新疆之行,大美天地里因为有人情的温度,而值得得意忘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