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之美:情书再不朽也磨成沙漏

吴哥之美 / 蒋勋
[中国台湾] 蒋勋 / 吴哥之美 / 博集天卷 / 湖南美术出版社 / 购买

文图 / 左叔

在序言里,蒋勋便交待了《吴哥之美》原本是他写给云门舞集林怀民的书集信,只不过,多半的读者应该和我一样,怀抱着读美学视角的游记的初衷

可能是因为这个心理期待落差,所以在阅读过程中,看到隔不了三五个段落,就见以“Ming,你造(知道)吗?”这样的句式开头的表达,免不了要抵抗起鸡皮疙瘩的生理反应。

满篇的荒烟蔓草、林莽废墟、战火悲悯……这些都只是个背景,一个创作者向另一个创作者表达的某种“惺惺相吸”的情愫成了主角,立在台前。

是“情书”吗?我不敢妄加推断,脑海里只想起了一句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具体两个人的情愫是否依旧鲜活不重要了,这此经由文字截取下来的片刻,能否在相似情境中引发共鸣,才是它生生不灭的源泉。

东南亚是国人尝试出境旅游的基础款,在诉求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日,我们也不可能统一标准要求大家多去关心风土人文历史,而不去选择吃吃喝喝买买买。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同样的风景能看到什么,完全取决一个游客自备的认知体系,阅读是成就更广阔视野、更丰富感受的基础

蒋勋数十次的“吴哥之旅”同样也是有“阅读基础”的。这个基础就是这本书中反复被提到的元代的《真腊风土记》。

这份文献资料出自元朝使臣周达观,他在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至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间带领使节团出访柬埔寨。出访的成果最终形成了一个包罗万象的文字记录,这也成为还原当年吴哥王朝鼎盛风貌的珍贵史料。

在这个版本的《吴哥之美》的最后,有附上的这份文字体不长的文献。虽然是文言文,读起来并不生涩。当然,也明显地带着文化、地域和时代的局限。这同样也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摆脱的。

《真腊风土记》没有获得华人世界的足够重视,反而成为西方殖民时代的一把“钥匙”。西方人借由它的翻译版本里面闪现的蛛丝马迹,在东南亚热带林莽中找到“失落”已久的吴哥文明遗址,从此又翻开了吴哥文明历经浩劫的另一页。

有些东西是可以横跨时代风云和文化隔阂的。《真腊风土记》写作的初衷已不可考证,最终形成的影响应该也超越了写作者自身的格局。

每个人都肩负着某种使命来到这人世间,这是我们自我价值实现的目标。活过一这生,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些什么。这个可能并不自知的目标,催生过暴政施行者,也成就过文明的伟业。

在蒋勋的眼里,对于文明求索是在“宇宙天地山川之间”寻找“人的定位”。在时光长河里,人的一生不过一瞬。美,终将走向废墟。帝王将相留下了城池殿宇、文人墨客留下了传诵经典……

没有什么是永恒不灭的,“情书再不朽,也磨成沙漏”。而我们很多人终其一生的努力,不是要留下永恒的废墟,而是在追逐当下的欢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