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因为懂得而拥有

愿你因为懂得而拥有
如果失去对生活美学的尊重,人活得再富有,也会对所拥有的东西没有安全感。——蒋勋《品味四讲》

文图 / 左叔

世间万物,人最有趣。与人群走得越近,越容易看到他们眼神中闪烁着的源自内心的底色。这抹底色,通常与他们外在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并不太一致。在这个明星艺人都在“卖人设”的年代,其实活在“自媒体”时代的每一位都曾有心或者无意地将自己塑造想要的样子,而唯有走近了才能破解所有的迷思。

偶然的工作机会,结识一位中产阶层的人士,属于从街边摊头生意白手起家直至财务自由状态的类型。在我眼里,时代造英雄只是外因,头脑活络才是关键,尤其是近几年其所处行业发展迟滞的状态中,可他仍旧是如鱼得水、调度灵活的姿态,可见他在商业领域的成功并非“老天掉馅饼”式的碰巧,令人钦佩。

产业众多,为人豪爽,广结善缘,所谓成功必定是有迹可循的,如我这般的点头之交,也承蒙他不弃邀我与一众艺文圈的朋友去他众多物业中的一处做客。那处房子虽临主街边的支弄,但与周边一排两三层小楼的民居放在一道还是有点显眼。它是现如今已经是极难见的前后两进江南小院,疏竹、粉墙、鱼鳞瓦虽不张扬,但古朴典雅之中也嗅得到雄厚家底子留下来的印迹。

座间饮茶闲聊,我又得知此处原本就是他家祖产。他笑言发家之后亦有几年乍富荒唐的年岁,涉赌欠债曾一度将其抵给他人,好在后来洗心革面东山再起才又高价将其赎回。“沦海还珠”之后,他便主张推倒了旧时直上直下毫无造型可言的三层小楼,请了设计师降低高度做出这前后两进的仿古小院,于是在众中高拔的小楼之中突然便窝了一座矮墩墩的“老宅子”。

他平常不在此处久居,只是邀约艺文圈的人才会落座于此,心想总有一处清雅居处可以称得上往来的朋友。屋内博集书画文玩杂物众多,我本就眼拙也辩不清名家大作的真伪,只知道即便是赝品光论品相估摸也是花费不少的。中堂上有一副意指“淡泊隐世、幽居南山”的对联,单凭落款判断大概是上下联挂反了位置,不知为何来来往往这么多人,是不是也与我一样碍于不曾深交的浅薄情面,不敢与他私底下讲上一句,还是他太忙了根本抽不出精力过问这等小事。

读完蒋勋的《品味四讲》,我不知怎的就想到了这一位中产阶层的人士以及他那处宅子里挂在中堂上的对联。蒋勋说,所有生活的美学旨在抵抗一个字——忙。我是认同他的观点的,的确太匆促我们没有办法细细回味生活中吃穿住行的美感,更何况他是那么忙的一个人,拥有那么多无以计数的身外之物,哪里会有精力去过问一处字画是否挂对了。

可是,我还是想多缀言两句。在我看来,我们与身处之物建立所有权,不应该从买回来开始。如果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负荷这些身外之物,如果没有的话,从本质上来说它其实并不属于我们。如果“好物坚牢”,如果“死不带去”,这些身外之物与我们之间的关系,只是我们替懂得欣赏它美感的人暂时保管而已。就像蒋勋在书中所言的那样,因为在物质上寄托了审美观照以及我们情感。就好比游子身上衣或许只是普通寻常,却因为慈母临前密密缝而有了亲情温暖,对一个人的意义远比名牌爆款来得重要。

因为懂得而拥有,在我眼里是我们与身外之物之间最美好的关系。当然,像你我这样穷酸的人,其实也是没有办法尝到实实在在的拥有感的。站在这个层面,将生活的美学理解成求之不得的自我安慰,未尝不是你我校正心理平衡的一个好办法。

蒋勋,福建长乐人。1947年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宝岛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蒋勋先生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专注两岸美学教育推广,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17-7
页数: 240
定价: 4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蒋勋作品系列
ISBN: 9787535492845
简介:
这是一本讲述品味的书。蒋勋鼓励大众从生活细微面出发,将美拉近到食、衣、住、行的层次,从而能过一个有质感、有品味的生活。在小吃里发现信仰;感受服装的体温;如何营造一个家;怎样将急躁、焦虑的心情转化成缓慢的生活节奏;如何从生活细节中找到快乐,享受悠闲的文化……蒋勋希望忙乱步调下的现代人,可以放缓生活步调、舒缓生活压力,从最平易的生活面来伸展感知的触角,从美中获得心灵释放和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