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人文主义的花朵

一朵人文主义的花朵

文图 / 左叔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阅读的偏好,比如我就极少读史,也不太感兴趣名人传记类的作品。我猜想即便是饱览群书的大家,也一定有他不太愿意去碰的领域。有时候,阅读无法穷尽这件事情本身也很迷人。

我常常在读几本纯文学的作品之后,会找一些自己不常碰的领域的书籍来看,但是这个调剂备选的领域其实也是有局限的,要不是社会纪实类的作品,要不是就是自然科普类的读物。这一类超越我知识储备的读物会让我放慢阅读的速度,也会开始不断链接和更新遇到的生僻字眼,会有解扣纯文学之中的意象内核之外的另一种乐趣与满足。

可是久而久之,我会发现我觉得“好读”、觉得喜欢的“跨界读物”都有一种潜藏的“伏线”,一丝悲天悯人的成份。后来,我努力地想要用一个既有的词汇来概括这丝悲天悯人的成份,直到我遇到一个词汇叫“人文主义”。

读完美国知名自然作家沙曼·阿普特·萝赛《花朵的秘密生命》,“人文主义”这个抽象的概念再一次从脑海里蹦了出来,落脚在字里行间中。《花朵的秘密生命》本质上是讲花朵自然进化的科普书,可是书中裸子、被子、花萼这一类的概念字眼并不是会大面积的出现,而每一篇切入的点几乎都是人类生活中的某件容易引发共鸣常事。

从莽原中争奇斗艳的花朵到人群中协作竞争的关系,植物的感光细胞的运作到人趋利避害的自主意识,从植物靠信息素传递虫害信息到人类社会的资迅爆炸,萝赛总能找到一个恰好的切入点,改变我们对通常意义上“静默无声”植物的认知,将它从“植物”重新归类到“生物”,也让我们对“人非草木”这个字眼有了新的认识。

萝赛书中饱含那丝“悲天悯人”成份的章节很多,尤其是《蓝玫瑰的炼金术》这一章之中。人类运用基因技术手段,通过牺牲植物的繁殖能力,创造出了自然界中原本没有的花朵,更为奇异的颜色、更为独特的花型,更奇异的颜色并非有利于蜂蝶传粉,雄蕊异化成复瓣装饰花萼之后,便失掉了拥有繁殖能力的花粉以及依附于花粉的香气。被抽掉了“灵魂”的花朵,是否还能承载着我们对于花朵的审美?

我感受到那丝“悲悯”的力量,读完这一章,就免不了开始思考,其实我们人类并非是从基因科技时代开启对植物的改造,从刀耕火种开始我们就一直走在一条“逆天”的路上。这条路让人类成为一种成功的生物,遍布地球的各个角落,然而这条路在现如今生存环境堪忧的当下,既是一条来路,似乎更像是一条归途。

我觉得好的写作者,总是有能力给读者留下一个特别的“钩子”,钩起读者的深思,进而对既成的认识体系有一定的修补与完善。我觉得沙曼·阿普特·萝赛就是这样的写作者,而那朵自然界并不存在的蓝玫瑰就是一朵人文主义的花朵。

沙曼·阿普特·萝赛,美国知名自然写作作家,曾获“山与原图书奖”,被赞为“将文字谱以音符”,著有《大地少年时》《杀了牛仔》《吹笛人之歌》等作品。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副标题: 一朵花的自然史
原作名: ANATOMY OF A ROSE
译者: 钟友珊
出版年: 2017-7
页数: 248
定价: 49.8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未读·探索家
ISBN: 9787559601308
简介:这是一本以花朵为主题的自然科普读物。作者综合植物学和科学史,以生动优美的诗意文字,描绘了花朵不为人知的生存与演化,并深入探讨了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联。其清晰的逻辑和灵动的文笔,能够带领读者重新认识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植 物,开启花朵的探秘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