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出一部分自已,去过另一种可能的生活

文 / 左叔

人的一生,总有几个关键转折点,像分岔路口一样,横亘在眼前,逼着你做出选择。如果当时,你做了不一样的选择,另一种可能的生活会不会与你眼下正在经历的截然不同呢?

对于很多人来说,高考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对于我而言大概也是吧。那个年代,对于院系专业的选择,家人朋友几乎没有任何有价值的参考意见,更没有熟悉的过来人可以告诉我如何去做选择,才能有利于将来的就业。

还是考前填报志愿的年代,面对一堆陌生的院系目录,填写下专业名称,完全凭借本能和第一印象做出反应,这个过程与“占卜问卦”没有太多区别。

事后来看,我一直觉得自已选的“中文”专业真的还好,虽不是“高精尖”的专业,但确确实实是“狗皮膏药”一块哪里都能粘,至少比我所知道的另一个专业要强出许多。

我所在学校“图书馆系”原先一直不太好招生,后来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专业一下子就爆满了。在个人电脑刚刚面市没有几年的年代,大家被“信息”这两个字骗进来之后,才发现原来还是学“四角号码”,编“书目”,确确实实是“信息”管理。

当然,这是我身为“旁观者”的想法,也许学了那个专业的朋友们依然能够从中找到自已的热爱。既来之,则安之。在无法摸清状况、找到方向的情况下,先把自已手头的事情做好,才能拥有将来“去过另一种生活”的可能。

再来“过另一种生活”的可能,就是找工作。当时所能参照的,不过是前面学长姐们的“路径”,对于社会的认知和了解非常局限,一门心思想进广电系统。不过,以我当时的能力素质,如果一定要硬选,估计十之八九应该只能进县级台。

可以预想在经历三番五次的机构合并、体制改革之后,我应该会先从“广播”合并到“广电”,再由“广电”变成“融媒体中心”的一员。人生终究还是如现在一样,不能一劳永逸,还是需要不断去适合形势的发展与变化,不断挑战自已的惰性,提升自已的能力。

世上本来就没有一劳永逸的选择,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里,“变化”本身才是不变的。不论在怎样的时刻,身处怎样的环境里,自已还是要积极面对“终生成长”的压力的。

再后来的选择,也不单单只是为了自已。有升迁去外地的机会,也确确实实犹豫了一阵子。最终,极有可能是童年时父亲长年在外地工作的缺憾,令我最终选择放弃掉了远走他乡的选择。试想如果选择了那样的一条路,那现在一定是高铁的“月票族”吧,为每一条直达的高铁线路开通欢呼不已。

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人永远不可以将所有的好事都占尽了。看看自已手里还有的可能性,就不要去计较一路之上自已主动选择放弃掉的可能性了。

“每次你做出一项重大决定,你就会分离出一部分自已,去过另一种可能过的生活。”这个概念特别有“平行时空”的质感,是足以脑补一整本小说的“梗”。大家都说“要活在当下”,但我觉得,我们每个人既是活在当下的,也是相信未来有无数个可能的“必然”为依靠而活着的。

在每一次做出重大决定的时,分离出一部分自已,去过另一种可能的生活,别忘记留在原地的另一部的自已,其实也在一路往前,拥有未知的可能。不要再患得患失了,无论是那一部分的自已,都同样拥有再次选择的可能,拥抱未来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