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左叔
有一天,你莫名其妙被拉进一个微信群,拉你的还是一个与你要好的朋友,你本来想直接退出来的,却又不想伤了朋友的关系,在群里潜了一段时间水之后,你越发得觉得你与这个群“八字不和”,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是继续忍着那些无聊的话题,偶尔抢一个不够流量费的红包,还是直接退群,全然不顾朋友的颜面?
貌似我周遭越来越多的人陷在这个两难的窘境里面,好像微信这个新生事物在便利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将一个新的难题抛给了我们。可是仔细想想,这真是新难题么?
微信本质是什么呢?本质就是我们熟人社会基本社交在虚拟领域的延伸,无论你如何喜欢摇一摇,喜欢加陌生人,我们总能在微信朋友圈里找到一两位在现实中就认识的熟人,而他们正是拉你进入那些不想进入的微信群,让你陷入两难的人。
如果将朋友圈的微信群类比为熟人社会中“好事者”组的一个饭局,也许我们更容易理解微信群以及如何心安理得地退群这件事情。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收到一些饭局邀请,有些是工作上的应酬,迫于生计压力和上下级关系,即便你不喜欢,但你通常多半都会选择去。而在微信里,有些微信群是因为工作协同而建立的,纵使你不喜欢,现实情况你还是会为五斗米折个腰。
因为这个“局”里面还是有与你切身利益相关的非正式信息的传递,偶尔听听也未必是件坏事。当然你执意要退,我也会尊重你的自主权,但最好跟拉你的那个人打声招呼,以免人家心怀芥蒂。
还有一些局,就是一个熟人攒出来的,你去就是陪个酒的角色,既不是主角,也不是重要人物,就是一个充人脉场面的角色,如果你喜欢这样的氛围,你当然会选择去,但你如果骨子里是不喜欢热闹、怕喝酒的,自然也会想到各种理由推辞。如果你的朋友对你还算客气,拉你进一个微信群的时候会征询你的意见,你自然会找到籍口和理由拒绝掉。
关键是有些时候,你在毫不预兆的情况下被拉进了一个满是陌生人的群。这就跟有些“下午五点才约晚饭局”是相似的,你茫然地面对被安排,可能还要陪笑脸的场面,自然会有一百个不高兴,但在现实生活之中,你通常不太可能会在饭局当场扭头就走,这似乎不太符合成人社会的社交礼仪。如果你实在反感,你通常会在酒过三旬、菜过五味之后,找到个差不多的借口提前离席。
现实生活之中,我如果在一个饭局里感受不到自在,多半会用家庭或者工作的借口提前离席,相信那些借口对于组局者而言是不足已令他信服的,但我只是想通过给对方台阶下的方式表达我有节制的不满。退群的时候,主动与拉你入群的朋友打声招呼,以流量不够、工作较忙为借口点明一下,相信对方也能听明白你的潜台词。
会有人将这个两难困局的归因放在建群这件事本身上,我觉得其实有点跑偏了,我相信建群的初衷是为了增进交流,但有些群会在此之上衍生出一些更为复杂的目的,而这些复杂的目的性才是让人反感的主要原因,例如挥之不去的微商。
我们一切都会以自己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来考虑这个群是否是自己有兴趣的,是否满足自己无论情感交流还是信息获得等方面的需求,当这个建立的初衷与自己的诉求之间产生了冲突,这大概就是我们想要动念退群的时候。这当然也包括有些群一开始是符合你期待,但走着走着就跑偏的可能。
我们退群时让我们陷入两难的情绪,其实是社交中的基本礼貌与自我价值判断产生了冲突,我们需要在维系朋友关系和牺牲自我空间之间做一个权衡。好在微信还有一个人性化的设计,它可以屏蔽掉某些群的信息提示,这就跟你在一个无聊的饭局里偶尔自己找点乐子一样。
在现实的饭局中,你总能找到一些打发时间的办法,比如去厕所磨蹭一会儿,或者到门外抽根烟,或者假借接个电话从现场逃出来透口气,这个时候你通常会遇到跟你有相同想法的,你会因为对味这件事情而认识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这应该也算是意外的收获。你不太喜欢的微信群里,那些与你一样不常发言的人,也许值得认识一下。
有人觉得这样的困局更应该怪那些建群的人,我对他们的态度是暧昧的,我对建群的人以及热心组局的人还是心怀感激的,我觉得他们永远都拥有超越常人的热情和勇气,而作为一个社会动物,我们的协同其实是需要这样的热情和勇气的。我尊重他们建群拉人的权利,如果能够事先征求一下我的意见更好,但我也保留了我随时可以退群的权利,同时还奢望在某一日又想加入的时候,还能拥有随时能够再加入的福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