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死亡并不能让人生而平等

李开复 向死而生

文图/左叔

因为持续有在填长篇小说《留恋》的深坑,所以常常常常有意无意地收罗到所谓的“生命文学”类的作品。《留恋》是一个关于癌末病患的故事,加之自己现实生活中鲜少有机会接触癌末病患,很多经验细节只能借鉴他人文字或影像的表述来想象和丰富。

这些第一视角的伤痕体验于我而言是弥足珍贵的,立在生命的最后关口,看待世间万物的眼光全然不一样了,孰轻孰重又有了不一样的标准,无论是阳光积极的心态,而是劝慰他人的告诫,常会给人一些启发。

怀抱着这样的期待翻开了李开复先生的作品《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李开复著,邓美玲采访整理),如果光从标题来看,这样的句式是谦和的,在生命这个大课题面前,以“修学分”的姿态来敬畏它,更让人觉得死亡是众生平等的最后一道考题。

但我读至一半,在各个章节反复地看到以各种形式出现的过往荣耀业绩,我作为草根民众仇视精英阶层的屌丝心态便不可抑制地爆发了。我一直告诫自己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要坚持读到最后才不会以偏盖全,可带上了这样的心境就难免不会心生挑剔。

书的后部分几乎都是他与母亲和家人的亲情互动,毕竟还是平衡回来一些不良的观感,但读到最后,看到封底折页上印着“扫描二维码,观看纪录片《筑梦者之李开复——<向死而生>》又觉得不舒服起来,屌丝心态让我再度怀疑做这样一部纪录片的初衷到底是什么?

李开复 向死而生

带着不要误伤的好奇心,打描了一下二维码,链接引导至某视频网站。里面一共两个视频,均只有两分钟左右的时长,一个是高晓松作曲、尹约作词,好声音某选手唱的纪录片同名主题曲MV,另一个是出版公司新书宣传视频,然而并没有看到所谓的纪录片。是仍在制作中,还是仅仅只是个宣传的策略,我也不想去深究了。

纵使“生命文学”有多不一样的形式,但内核其实都是殊途同归的,概括起来只有两个字:反思。死亡对于每个生命而言都是终极命题,不记得是谁说过的了,大意是:当孩子意识到每个生命都将走向消亡,包括自己的时候,童年至此结束。换句话而言,每个人都在已知终有大限的前提下,努力地活过这一生。

就像段子手们说的那样“我们听懂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很多人与我一样,因为天分,因为勤勉,因为所有自知和不自知的内外因,最后变成了习惯围观的“吃瓜群众”,带着屌丝心态去看意见领袖们的“思考”。在年少无知时,抓一个意见领袖当作人生范本,可是终将在活到某个阶段后意识到,你们之间有不可跨越的鸿沟。

面对“死亡反思”,我们其实想要听的,并不是我们荒废这一生是如何得不值,而是纵使你再如何努力,最终也必需与我们同样的面对不得不放手。换句更粗俗的话来说,对于“反思”的期待,屌丝们其实并不想看到,意见领袖们是如何步步为营地睡到女神,而是想看到在女神面前,意见领袖们同样会因为过于激动或自卑而不举。

意见领袖本是大众传播领域的一个词汇,它意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起到了重要中介或过滤的作用,选择性地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在现如今的网络传播领域,我们更习惯性地将他们视为“公知”。

有专业学术背景、有显赫从业经历、有公众关注目光,李开复先生应该是一般意义上的“公共知识分子”,凭着自己的阅历和经验,指导年轻人循着自己来路,前往逐梦的远方。好为人师不是不好,只是面对众多如我一般的追随屌丝,这些所谓的经验真正可供参考的价值又有多少?

面对死亡,我们这些屌丝没有郭首富的帮衬,也没有雄厚的资金续命,甚至连检测出病因的机会都不会有,我们有的只有恐惧和荒废了一生的遗憾,我们是需要学习夜以继日的拼命工作为日后生病救治积累资本?还是要再往前就开始从娘胎里面努力让自己天资聪慧?还是要跨越所有的鸿沟迈向如他一般的精英阶层?

我觉得百度百科在“公知”这个词条里补了一句,还是有它一定的道理的。它如是说:如今的网络社会,这些公知有目的性引导舆论或自以为是地发表不成熟的批判言论,并自诩为“公共知识分子”,使“公共知识分子”的形象受到了颠覆。

李开复博士于2009年9月在中国北京创立创新工厂,帮助中国青年成功创业,创新工厂立足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领域。在此之前,曾就职于谷歌、微软、苹果等世界顶尖科技公司,并分别担任全球副总裁职务。曾以最高荣誉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并于1988年获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分别于2011年、2015年被授予香港城市大学荣誉博士、卡内基•梅隆大学荣誉商业管理博士。李开复博士还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的院士。曾任美国“百人会”副会长。2013年当选为《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副标题: 我修的死亡学分
出版年: 2015-7
页数: 250
定价: 42元
装帧: 假精装
ISBN: 9787508652849
内容:
李开复曾任职苹果公司,创建微软中国研究院,之后转战Google, 2009年离职创办创新工场,这些不同的角色让他的人生富有传奇色彩,但命运总在不经意间转折。一场疾病让他对生命有了新的理解和体悟。《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是李开复对过去一年的动情回顾,情真意切,字字珠玑。真实地再现了作者在病中的所思所想,让读者看到了他重生之后日渐成熟的人格魅力与价值观。不忘初心,心怀感恩,随缘随喜,这是当身边人问及他抗癌心路历程时,他给出的唯一答案。这本书写出了作者患病期间的人生感受,可谓劝世贤言。读之,能从中获益匪浅。